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风口,就在奋斗的当下

转自:贵州日报

直播电商直观展示产品生产流程,增强消费者信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晓梅 通讯员 王东 杨江熙 摄影报道

当直播带货的浪潮拍来,杨康在销售曲线里却嗅到了危机,“我们或许错过了风口!”

从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板溪镇的一间小房子里,深耕电商行业九载,杨康发现市场越来越卷了。

2016年大学毕业时,看着父亲卖不出去的新鲜菌菇堆积如山,烘干机轰鸣声里,他开通了淘宝账号,靠着一腔真诚,第一次试水电商就卖出了300万元的好成绩。

杨康记得,当时全县120个电商驿站的网商网店及电商企业,正在流量中寻找红利。他顺势创办贵州乐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破父亲一代受限于地理条件和信息壁垒的传统销售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将农产品卖出大山。

经过几轮的筛洗,不知不觉间,杨康感觉到县里做电商的人好像变少了,销售曲线明显下滑。但他还在坚持,因为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善用互联网是他们的底气。

一边在对话框里回复着北上广食客的询价,一边开始思考完善产品供应链、开发自己的品牌。“这或许是下一个风口”。

净化车间灯光下,投运的分拣机开始吞吐标准化的未来,“梵净菇粮”的商标出现在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上。杨康也拥有了自己的3家工厂。

另一边,他带着团队,下乡上门收购。这项工作从2018年一直持续至今。

三月正午的太阳把身体晒得暖洋洋,板溪镇泉溪村村民任光洪把晾干的土豆片抬到家门口,杆秤上显示:19.5斤。

杨康利索地系紧麻袋,甩进皮卡货箱,发出的闷响,混着收购人员杨秀琼数钞票的沙沙声,奏响山岭间最朴素的交易乐章。

习惯亲力亲为的杨康,有很多技能,“创业就是啥都要学。”但有些东西,就像沙子一样不小心从手指缝滑落下去没抓住。比如,曾经尝试过但失败了的短视频创作和直播。

近年来,我省直播电商在政策支持和数字经济驱动下快速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2023年启动《贵州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紧接着,次年7月,铜仁首个“村播基地”落地印江。

杨康意识到,这个关卡逃不掉。他决定从零开始做电商直播。

去年,在草木葱茏、山水相依的合水镇兴旺村,杨康打造了有餐厅和民宿的新媒体拍摄基地。

主播下地里择菜、到溪水边洗菜、在灶台上切腊肉,食物放进铁锅里滋滋冒油……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搬到了屏幕上。

“这个主播真的会干农活,这条短视频还上了央视。”杨康分享着他的创作。

“肉质肥厚,口感鲜嫩,每一朵都让大家吃得放心……”在板溪镇的木耳加工厂,正在进行包装的工人们,被录进了主播直播的画面里。

敢于尝试直播运营的杨康,在去年刀坝镇的红美人柑橘迎来丰收时,请来“念乡人”团队直播,2小时12万元的销售额,让果农兴奋不已。

“虽然起步晚,但我们也走了捷径。”杨康不好意思地笑笑,比如与优秀直播达人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如今公司正培育3名不同风格的主播。

今年初,杨康在县城开始搭建2600平方米的生态餐厅和直播基地,当五月这里的灯光亮起时,映照的将是数字经济时代最生动的乡土脸庞。

2024年,印江各类电商平台共销售600余万单,销售额达2.5亿元。这背后,是2000个新农人在光纤与泥土间织就的密网。杨康和团队也创造了3000万元的销售额。

“风口,其实就在奋斗的当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风口,就在奋斗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