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拥有古老历史的“鼓楼之宗”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黎平述洞独柱鼓楼简介:

黎平述洞独柱鼓楼,又名“现星楼”,坐落于黔东南州黎平县岩洞镇述洞村下寨,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此鼓楼由当地著名工匠杨正儒设计建造,为七层平檐四角攒尖顶、密檐式木结构建筑,是侗族地区现存唯一的鼓楼雏形。

鼓楼融侗族鼓楼、花桥风格于一体,装饰朴实无华,无泥塑彩绘,不用一钉一铆。楼高15.6米,占地58.68平方米,1至6层均为上方形重檐。底层四周设靠栏板凳,朝北开一门,内设火塘,四面阳刻“天官赐福”。第三层穿插枋上设抬梁枋,中部安四根长瓜柱,互相连通,规模递减。第四层十字穿插枋上铺台板,约1米处置斗状台顶,盖小青瓦。

述洞鼓楼历经风雨,至今仍保持原样,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其利用杠杆原理组合框架,内部结构如伞状,中心仅一根立柱直至顶端,故名“独柱鼓楼”。此鼓楼对后世鼓楼建筑影响深远,被公认为侗族鼓楼始祖,对研究侗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县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庆兰:

侗族文化的活化石

鼓楼,这一与侗寨同生的建筑,是侗族社会团结和家族凝聚力的象征。它反映了侗族以鼓楼为中心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生活方式,承载着侗族的集体记忆和人文精神,成为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在岩洞镇述洞村下寨,独柱鼓楼尤为引人注目。传说此地原有一棵巨杉,人们常围坐其下。杉树枯萎后,村民们仿其形建造了独柱鼓楼。这座鼓楼不仅是现存古老的鼓楼之一,更见证了侗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

“述洞村居民大多为明朝时迁徙而来,独柱鼓楼是他们在新家园重建生活、凝聚族群的象征,体现了侗族迁徙过程中的文化延续与发展。”黎平县文物事业发展中心的吴庆兰说。

为保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多次进行修缮。修缮过程中遵循民族传统工艺,坚持“最小干预”原则。2017年完成了本体修缮和消防工程。

此外,当地还选任寨老和村干部为公益监督员,成立传统村落公益性保护机构,加强对独柱鼓楼等传统村落的保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拥有古老历史的“鼓楼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