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爸妈,我们和姥爷终于团聚了……”4月1日,济南市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内,“无名烈士”许维峰的外孙女张英姿用颤抖的手指轻轻抚过墓碑,滚烫的泪水止不住地落下。张英姿和弟弟张辉带来姥姥和父母的照片,全家三代人终于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一场跨越77年的特殊“重逢”。
当天,和张英姿一样,6名寻亲成功的无名烈士的19位亲属首次专程来济南祭奠亲人。
文/片 记者 邢振宇 韩欣然
牟静萍 济南报道
姥爷参军离开时
女儿只有3岁
“77年了,我们是今年3月终于找到了姥爷信息的。”张英姿介绍,这场跨越时空的“团聚”,缘于3月17日济南战役烈士寻亲队伍第18次出征,工作人员兵分两路前往烟台和威海两市共为13名无名烈士寻亲,其中就有姥爷许维峰。
许维峰,1919年2月出生,威海荣成人,生前是华野九纵兵团的一名党员战士,1948年在济南奉命执行济南战役东线作战任务时英勇牺牲。“姥爷牺牲时才29岁。”张辉哽咽道,“姥姥是聋哑人,姥爷参军离开时他们夫妻俩也只有一个3岁的女儿,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解放战争的洪流中。”
祭扫活动现场,姐弟俩按照家乡传统带来了大枣饽饽、新鲜水果和白酒。张英姿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墓碑:“听母亲说姥爷生前高大豪爽,我们特意备好了酒,想必姥爷应该会喜欢。”她捧着一抔父母坟前的黄土,郑重地撒在墓前,并从信封中小心翼翼地拿出父母及姥姥的照片,轻声说道:“77年了,这是一张迟到的全家福,这个心愿本应由父母亲自完成——母亲早逝,父亲直到上个月临终前仍对此念念不忘。”
他身上绑着炸药
滚向碉堡
“您最小的弟弟还健在,但年龄大了没能来,我打个视频,你们哥俩说几句话。”在另一位烈士赵桂金烈士墓前,他的侄子赵熙忠、赵熙泽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500公里外91岁的烈士弟弟通过手机屏幕,终于“见”到了1946年离家未归的兄长。
“想他呀!”电话那头,长久的沉默后,白发苍苍的烈士四弟赵桂茂说了这么一句。他静静地听着侄子介绍赵桂金的墓碑,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悄悄地擦着眼泪。赵桂金烈士属于华野九纵,当时为了炸碉堡,他身上绑着炸药滚向碉堡,“他被敌人给打死了,烈士纪念墙上有我哥的名字。”赵桂茂回忆说。
赵熙忠缓缓展开那张泛黄的烈士证,感慨万千地回忆起寻亲历程。1983至1984年间,他曾在济南英雄山反复寻找,却始终无法确认哪座墓碑下安葬着自己的亲人。其兄长生前在济南警备区服役期间,也一直未能找到叔叔的下落。终于,今年3月18日等来了好消息,济南战役烈士寻亲的工作人员专门来到威海,经过DNA比对,确认无名烈士是赵桂金。
赵熙忠恳切地呼吁:“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携手同心,帮助更多烈士找到亲人,让英魂得以‘回家’。”
让这张寻亲地图
在时光里永远展开
当天上午,历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专门为寻亲成功的无名烈士亲属举办了“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暨寻亲成功无名烈士祭扫仪式。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级调研员李晓文,历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涛,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县级干部张晖,历城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济南市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赵波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近年来,历城区协助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持续深入推进烈士寻亲工作,通过DNA比对、档案查阅、实地走访等方式,成功为多位无名烈士找到亲人。
“只要还有一位烈士未‘回家’,我们的寻亲地图就不会卷起。”于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