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晓强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州篇章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会议引发在兰院士、专家热议,纷纷为助推兰州科技创新,为加速兰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主任赵红卫:
兰州科研“新四军”战略 精准锚定新质生产力突破方向
赵红卫院士在全市科技大会上发言时表示,甘肃省深入实施“四强”行动战略,将强科技置于关键位置,正是以创新驱动破解发展瓶颈、培育新增长极的生动实践。兰州作为西北科创高地,“新四军”战略聚焦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精准锚定了新质生产力的突破方向。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我国重离子科学与技术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是兰州‘新四军’成员之一,正在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在各级领导及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进展。我们三十年磨一剑,打造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示范-产业化推广’全链条自主创新产业链,在兰州基本建成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应用示范、装备制造、检验检测、人员培训和服务‘四个基地’,有效推动集‘肿瘤精准高效治疗、大型高端医疗装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服务’于一体的千亿级新产业培育。目前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离子治疗系统已在国内推广10台,其中武威、兰州和杭州的三台装置已投入临床治疗接诊运行。”
赵红卫同时表示,近代物理所在医用同位素方面已有30多年的工作积累,成功制备出符合医学纯度的多种医用同位素,实现了高纯度高效率产生和自动化同位素分离技术的突破。目前在兰州新区正在建设国际首台基于超导直线加速器的精准放疗用α-同位素药物研发平台,以最具临床应用前景且需求量巨大的用于转移扩散肿瘤治疗的α放射性同位素225Ac、223Ra为突破口,实现阿尔法放射性同位素量产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及装备的自主可控,有利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兰州市同位素靶向药物产业新质生产力,从源头稳固核药产业链,抢抓先进精准放疗产业先期机遇、实现下一个千亿级新产业培育。
此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近代物理所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中能重离子束对粮食作物、资源植物及微生物进行辐照诱变改良,可提高产量、品质、抗逆性、代谢物含量等特性,解决种质安全、微生物发酵生产等方面的难题。
“这一系列科研成果的顺利产出及其成功转移转化,离不开来自包括兰州市委、市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赵红卫说,围绕激活甘肃省“四强行动”和兰州“新四军”战略的创新势能,赵红卫建议:构建“引育用留”全周期人才生态,建立重点产业人才特区,实施专项计划吸引领军人才柔性入驻,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专项,构建灵活的复合薪酬体系,同步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打造“研-转-投-产-强”一体化创新链,打通从源头思想创新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样机研发与示范、产品上市、资本和产业互动的全链条通道;建议设立新质生产力培育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投硬。形成一个从创新思想形成、关键技术攻关、样机样品研发、长期风险投资、新产品投放市场、造就一批小型的高科技公司、再通过融资做强做大、最终到产品畅销全球、造福社会、造就一批亿万富翁这种正向激励的创新链、产业链与循环链。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所长郑海学:
为建设兰州科技现代化贡献力量
在全市科技大会上,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所长、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郑海学兑现了人才支持政策并颁发了荣誉证书。这是兰州市首个高端人才支持政策奖励。“获此殊荣,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对科技的重视!”郑海学说。
“张晓强书记在会上提出,准确把握兰州科技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推进兰州科技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我对此表示赞同!”郑海学说,因为兰州科技资源优势突出,有众多国家战略力量,比如兰大、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两所等等,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优势明显,是难得的宝贵资源。
他赞同兰州大学杨勇平院士和近代物理所赵红卫院士在会上对如何将兰州的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说,兰州兽医所目前处在快速发展期,无论是科研立项、科技产出、成果转化,还是重大平台等六大体系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我们构建‘一所一院两公司’的新格局,就是紧紧围绕现代化一流研究所建设,打造科技、教育、产业、人才一体化创新体系,聚焦动物重大疫病和人畜共患病进行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产品创制和转化等,以此来支撑兰州市乃至我国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继续融入到兰州科技创新的现代化建设篇章中,贡献出我们兰州兽医所的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