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沈阳浑南居民发现,民警上门采集信息已经不带笔,而是利用全识别就能将身份信息和地理信息相结合完成登记;还有居民发现,民警出现场处置警情经常通过设备呼叫“小南”,这又是谁?
记者从沈阳市公安局了解到,这些警务服务依赖于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已探索开发“智融警务平台”,采集信息全识别录入仅需30秒完成;AI助理“小南”为处置警情的民警提供更多参考;“5G全息动态可视化”系统可提供远程实时指挥;18大类111小类纠纷采用“二维码”动态跟进。
据介绍,沈阳公安着力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将更多高端科技手段、信息技术、数据模块与公安工作有效衔接、多元融合、服务实战,努力打造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沈阳样板”。
全识别录入
信息采集30秒完成
“大姐,我们信息采集工作完成了,同时这里有‘我的民警’‘我的律师’‘我的网格员’功能板块,您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AI或者人工的回应,同时这还有‘惠民福利模块’,参与辖区共建共治,共享身边的便利和优惠。”沈阳浑南公安分局浑河站东派出所社区民警李静在居民家中仅用30秒采集完善信息后,引导群众体验服务功能模块。
“警用标准地址”这个概念,成为了支撑“智融警务平台”的关键“数字底座”。浑南公安分局会同浑南区民政局将每个楼的标准地址“赋码”,实现“有房必有名、有名必有码、有码必上图”,采集信息时,简单一扫所有基础的地理信息直接填入平台,结合光学字符识别的身份信息录入方法,完成信息的“无填写式、全识别式”录入,有效规避了“人工”的“失误率”,极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AI警务助理“小南”
给出警提供更多参考
“小南,小南,噪音扰民警情处置有哪些建议?”浑河站东派出所民警李长晏在出警过程中通过手机与基于DeepSeek程序打造的“警务助理小南”进行对话,屏幕上很快给出了法律依据、常见场景和应对策略等内容。“其实这类警情,我们也是很有经验的,但是每次在去的路上都会体现学习一下,毕竟是全网分析给出的答案,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同时也是对它的一种训练,让他更懂我!”
以30万条110警情处置案例为基准,经过深度研讨论证,总结出113种非警务警情执法指南和13种常见警务警情、4种涉网侵害类警情、11种求助类警情、6种阻碍执法行为以及15类特殊情境处置要点,建立了《民警执法百问百答》数据库,通过植入语言大模型建立民警掌上执法助手,通过AI进行训练提升,对民警执法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实现秒级响应。
18大类111小类纠纷
可“二维码”动态跟进
浑河站东派出所辖区一共有群防群治力量350人,每人都配备手台,每天进行一轮次点调,大伙所处的位置在屏幕上实时看得见,有任何情况派出所可通过手台直接调度支援。社区民警的工作画面从派出所指挥室大屏幕上传来,“扁平化可视化”已经在派出所日常警务工作中渐渐铺开。
在“智融警务平台”上,针对纠纷类警情,18大类111小类权责清单“全流程”跟进,处置与分流,“总有一项最合适”。
“一站受理、即时分流、联合调处”,通过智融警务平台派单、督办、问效全过程提速增质,化繁为简,权责清晰。每一个警情都有一个“二维码”对应信息存储,支撑信息的完善与应用,分流警情通过平台“一键生成”功能,通过“政务信息助手”模块流转至具体的部分单位,并通过 “二维码”动态跟进。
“5G全息动态可视化”系统
指挥支撑警情处置
“浑南分局,你辖区有一起伤害警情,编号是6549,请快速到场处置,及时反馈信息。”当浑南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接到警情提示,通过智融警务平台的实战化模块,结合视频物理地址进行标签搜索,迅速调动周边高点摄像头,第一时间查看现场状况,引导警力到场处置。
浑南分局指挥中心刘哲铭介绍,指挥中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每一个警情预先给出处理意见,指导警力到场后迅速开展工作,特别是屏幕上每一个信息标签,都可以点选查看与其地理位置相匹配的所有应用信息。
在浑南区全域范围内,所有人口、商户等结构化数据与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有效整合,汇聚在2D实景地图中,结合高点摄像头AR增强现实技术处理,配合无人机动态追踪和巡航以及单兵执法记录仪等视频资源,打造了地空协同、高低联动的立体化监控模式,构建了“5G全息动态可视化”指挥系统,全方位应用在警情追踪、安保巡控、处突指挥等全环节,实现了现场与指挥部之间“零”信息时差。
通讯员 杜田 杜斯文本报记者 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