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胡潇文
路名,是城市地理空间的坐标,也是文化根脉的深藏。
近日,沈阳公布了市内五区57条新路名字。堤春街、堤风街、增才巷、富博巷等,从体现山水形胜到凸显区位优势,再到挖掘历史文脉……街路名字“上新”,雅致而充满文韵,引人关注。
为无名街路“著名”,能够更好地发挥地名“指路”这一基础功能。随着城市旅游的不断发展,小众旅游地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完善地名有利于游客出行导航,助力“背包”“自驾”的旅行指向。尤其在乡村,乡村振兴持续深入推进,地名的补充与完善,可以让人们网上办事、生活缴费、快递服务等更加便捷化。
街路名字“上新”,是新章,更有传承。纵观全国,“琅琊”渐隐,“汝南”褪色,多少让人怅然若失。慎重命名,需更深入地挖掘历史文脉、保留乡愁。此次发布的名录中,“小甸子街”“干河路”等,保留了原生态乡村文化风貌,也找回了乡愁原点;“下伯官路”展现了汉魏墓群的历史风貌;“满堂路”蕴藏了历史勾陈、风云流散……这些路名,是地名文化保护的成果,也推动了保护传承向更深处拓展。
街头巷尾、市井阡陌,升腾人间烟火,也是文化的流动与展现。为街路著名,综合考量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山水形胜等因素,留住百姓生活的“毛边”,也保留历史书页的“卷边”,让路名在烟火气、秩序感、历史纵深里找到新的平衡,映照出城市对当地历史文脉的珍视。
路名,指引归家,也是城市的“招牌”。充满辨识度、文化味的街路名字,会让更多人渴望走入、渴望了解,成为一座城市的浪漫物语,更好地留住历史记忆,满足人们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