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芳表示,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治疗可及性与患者认知不足,这些都在制约透析治疗渗透率提升。
今年2月份,全球投资公司凯雷完成了对百特医疗肾脏护理业务的收购,后者成为一家独立的重要脏器疗法公司,取名为“万益特”。
近日,万益特中国区总裁王高芳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这次从百特医疗分拆,公司也将中国区提升为与美洲、欧洲、亚太并列的独立运营区域,这一调整不仅赋予了中国市场更高的战略优先级,也可以制定更灵活的本土化战略,推动业务创新。
万益特的前东家,百特医疗于上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是最早进入中国医疗市场的跨国医疗企业之一,也是第一家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设备和疗法引入中国的企业。全球主要的透析厂家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占比高达70%以上,在百特医疗分拆万益特之前,其他透析巨头近年来也在重组肾脏业务,整个市场竞争格局面临重构。
中国有着庞大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基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达到385.47万人,占到全球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的36.7%。终末期肾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终身治疗,存在持续性的慢病管理需求,而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指把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从而达到净化血液、治疗终末期肾病疾病的目的。血液净化主要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为主。
然而,中国的透析治疗渗透率并不高。根据IQVIA2023年发布的《中国终末期肾病白皮书》,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率不足30%,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75%的透析渗透率仍有一定差距。
王高芳表示,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治疗可及性与患者认知不足,这些都在制约透析治疗渗透率提升。“大城市透析治疗资源相对充足,但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医院,受制于交通不便,以及透析设备和医护人员相对不足,导致部分地区患者难以获得及时治疗。虽然国家医保政策已逐步覆盖透析治疗,但部分患者对透析持有顾虑,如担心生活质量下降、治疗影响日常工作等,导致主动治疗意愿较低。”
中国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仍以血液透析为主,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比例大概是85%与15%。血液透析一周内需要多次往返医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而腹膜透析可以居家进行,如果是夜间用自动腹膜透析设备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白天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但腹膜透析之所以无法普及,患者的认知和接受度不高、腹膜透析设备和药物的支出成本较高也是限制因素。不过,在部分地区,腹膜透析液逐步被纳入医保。
王高芳表示,过去,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依赖院内透析,现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变化,更具灵活性和高可及性的居家治疗已成为行业共识,这不仅能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完成治疗、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确保治疗连续性,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公司也将持续推动透析治疗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王高芳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公司看好中国透析市场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医疗资源下沉和创新技术的发展,透析治疗的可及性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智能化、远程监测和设备的发展为提升透析质量提供了新的可能。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数字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化,让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高效的治疗体验。”王高芳说,未来,公司将基于全球专业经验与本土洞察,不断深化推动中国本土市场创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