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佳灵路路口治堵有秘诀——
车道“偏心” 车速翻倍
治堵后,路口通畅。
增设左转车道。
设置安全岛。近来,从武侯区佳灵路与中环路交叉口经过的驾驶员明显感觉到快了很多,但路口也没见有什么大的动作。数据更有说服力,该路口早高峰车速提升133%,晚高峰车速提升144%。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中一招,就是让车道‘偏心’。”4月2日,在该路口,交警的一句话让人充满好奇,车道也会“偏心”吗?
一番深入探访下来,记者终于发现了这个路口车速翻倍的秘诀。
“缩小”路口
走得更短过得更快
佳灵路与中环路交叉口这个路口很有典型性,从双流方向进城的车辆,到南门上班的车辆都要在此经过,给人的第一直观感觉就是路口非常大。
有些时候,大并不是好事,往往意味着道路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交警一分局民警介绍说,以佳灵路路口南进口为例,是两车道的铁路跨线桥,过近的停止线导致车辆经跨线桥后需短距离内通过车道进行转换,车辆由此相互交织干扰,成为制约路口通行的重要瓶颈。
怎么办?第一招就是“缩小”路口,结合路口110米×120米空间布局,交警部门精细调整路口停止线设置,将东进口停止线前移17米—26米、西进口前移6米—17米、南北进口分别前移12米—14米与10米—14米,增大路口车辆变道空间,这一调整有效缩减车辆起步反应距离,实现“走得更短、过得更快”的目标。
中心线偏移 增设三条车道
通行车辆每小时增加约1200辆
通过流量数据分析,交管部门发现路口现有车道设置已不适应车流的需求。对此,交警采用“中心线偏移+车道微缩”交通渠化措施。
“通俗来讲,就是道路的中心线并未严格设置在道路的几何中心线上,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向某一侧偏移一定距离,我们俗称为‘偏心’。”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处优化科民警陈峥峥解释说。
通过这种驾驶员几乎察觉不到的办法,在南进口、西进口各新增1条左转车道,北进口增设1条直行车道。同步将周边路段的公交专用道调整为“直行右转混合车道”。调整后,高峰期路口通行车辆每小时可增加约1200辆,解决了左转车辆排长队与直行车辆交织的矛盾,实现“转弯车少等待、直行车多通行”的优化效果。
设置安全岛
减少非机交叉干扰 通行秩序安全顺畅
导致该路口拥堵的另一大原因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混行,不仅造堵,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交管部门使用了第三招——路权优化。
在路口四角新建安全岛,推行“岛前机动车右转、岛内非机动车等候、岛后非机动车右转”的三级分离模式。这一设计不仅消除了治理前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右转时的交叉干扰,更通过空间分区实现“机非分流、安全顺畅”的通行秩序。
佳灵路路口拥堵治理措施实施以来,数据显示,拥堵指数从2.78降至1.4,降幅达49%,达到畅通水平。其中,进城方向早高峰车速从10.7公里/小时提升至24.9公里/小时,晚高峰从12.7公里/小时提升至31公里/小时,实现车速翻倍的治堵成效。成都交警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监测路网流量变化,动态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持续做好治堵。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何良 实习记者 陈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