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新茶饮“冰火两重天”:蜜雪领跑,奈雪掉队 出海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新茶饮企业扎堆上市后,下一站竞争焦点何在?

近日,蜜雪集团(02097.HK)、奈雪的茶(2150.HK)、古茗(1364.HK)、茶百道(2555.HK)陆续披露2024年年度业绩。其中,蜜雪集团以248.3亿元营收稳居行业榜首。霸王茶姬也在更新的招股书中披露,其2024年营收124.05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古茗营收87.91亿元,茶百道与奈雪的茶营收接近,分别是49.18亿元和49.2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茶百道和奈雪的茶负增长,茶百道利润同比下降58.3%,奈雪更是亏损9.19亿元。

而从营收变化来看,霸王茶姬凭借167.4%的增速异军突起,蜜雪冰城、古茗分别保持22.3%和14.5%的增长,而奈雪的茶与茶百道分别下滑4.7%和13.8%。与之相对应的是,行业增速在放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预计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将从2023年的44.3%放缓至2025年的12.4%。

“前几年的快速开店,现制茶饮市场已经是过度饱和了,接下来将进入洗牌阶段,优胜劣汰。”圣吗哪创始人陈祖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身处其中的茶饮加盟品牌体感更加强烈。

“现在招加盟的热度远不如前两年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小的个体加盟者,生意确实没有之前好做,一年到一年半的回本周期已经是很好了,为了吸引加盟商,公司也做了更多的让利。”某新茶饮连锁品牌招商人员表示,“我们也会建议新加盟商在部分设备采购上,采购一些二手设备,从而降低成本。”

图片来源:本报记者 梁远浩 摄

新茶饮赛道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进入了一个平稳期。”上述招商人员说道。实际上,从2024年的新开门店数据来看,蜜雪冰城以净增8914家门店位居榜首,霸王茶姬作为后来者以2929家新开门店位列榜二,古茗、茶百道、奈雪的茶,新开门店数都较往年更少。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12月底,奈雪的茶加盟门店数量达到345家,加盟业务对集团整体收益的贡献相对有限。

古茗在财报中透露,新店的开店速度较2023年放缓,较2023年关闭更多门店,是因为现制茶饮市场增长放缓,及行业内的竞争加剧,部分参与者推出低价产品。为了应对变化,品牌专注于提升现有门店的经营效率,同时放缓新店速度。

今年2月10日,喜茶还在《不参与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回归用户与品牌》的内部信中,宣布拒绝门店规模内卷,暂停加盟业务。喜茶表示,行业存在产品品牌高度同质化、门店数量供大于求、经营效益普遍下滑等问题。

新茶饮行业正悄然掀起一场精细化管理风潮。有行业人士指出,“新茶饮行业产品门槛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现在比拼的就是谁能在管理、供应链甚至上游,挤出更多的利润。”

对此,陈祖博进一步表示,“我们开发物料产品的时候也不只考虑口味和健康,也要为品牌的标准化管理考虑,食品安全、员工操作、损耗、保存条件等,这也是整个行业的痛点。”

更有新茶饮供应链商表示,为品牌做的解决方案,会细化到物料摆放,操作台动线,因为单量集中的时间段,效率就是生命。

而财报数据显示,蜜雪冰城去年毛利率增至32.5%,而古茗和茶百道毛利率同比均有所下滑,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30.6%和31.2%。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霸王茶姬2024年营销投入达11亿元,占自身营收近十分之一。茶百道分销及销售费用达3.9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亿元大幅上涨201.6%。

新茶饮行业的IP联名热潮在2024年达到新高度。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上旬,27个主流茶饮与咖啡品牌累计推出超过270次联名活动,较上年同期(33个品牌250次联名)实现明显增长。这一数字折射出行业在激烈竞争下寻求差异化突破的迫切心态。

对此,艾睿铂消费与零售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兼合伙人胡玲提醒道,“无论是明星代言,还是IP联名,最关键的是品牌要知道自己是谁,如果不去强化品牌自身的形象建设,只是一味地靠这些营销手段拉动短期的销量,是非常短视的。”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下,除古茗仍聚焦国内市场,各大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加速全球化布局。

截至2024年末,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总数已达到46479家,海外门店达到4895家,其中印尼市场单一国家门店突破2600家。而霸王茶姬采用“文化+产品”双输出策略,创办第二年即成立海外部,2024年平均每天新增8家门店,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门店破6400家。

“去年8月,我们就开始在马来西亚筹备新工厂了,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助力中国新茶饮品牌出海。毫无疑问,东南亚是重点市场。”陈祖博介绍道,“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开拓当地的一些饮品连锁品牌。中国现制饮品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供应链的成熟度上,都是远超当地水准的。”

另外相对市场份额较低的品牌,如奈雪的茶则锚定东南亚市场,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先后开出7家门店,在泰国曼谷Central World、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及马来西亚吉隆坡The Exchange TRX等高端商圈亮相。

不过,奈雪的茶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透露,“公司接下来准备轻资产运作,保证现金流少动、不动或是更高的基础上去发展,若现金流非大额增加的情况下,不会去做更多的投资行为。”截至去年底,奈雪的茶持有现金及存款共计26.94亿元,集团有充足的现金以应对业务的适时调整与稳健发展。

同样遭遇困境的还有茶百道,以“一地一策”为战略核心,茶百道自2024年初在韩国首尔开设海外首店以来,已在韩国、泰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多个国家陆续开设18家门店。据韩国市场负责人透露,韩国市场本地消费者占比已超过80%,复购率达45%以上。加大海外投入意味着必须要有现金流的支持。

从茶百道2024年财报数据来看,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减少37%,只剩下8.6亿元,在扶持加盟商并加大市场推广的同时,茶百道的资金回笼速度需要加快。

面临不同的竞争态势,“出海”似乎已经成为茶饮企业的必选项,只是过程和路径不同而已。此前,蜜雪冰城将出海瞄准越南,很快就铺到了千店规模,随后又因为价格战导致经销商利润降低,出现了一个阶段的闭店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门店的数量又重新回到上升趋势。

起伏之间可以看出,茶百道、奈雪的茶等品牌在东南亚门店数量还是少数,供应链搭建难度较高。

“除了门店数,各茶饮品牌在海外的回本周期区别也很大,此前蜜雪冰城一年就可以回本,但价格战叠加人流量不如开业初期那么集中,这个周期也变长了。霸王茶姬虽然单店销量和产出比国内高很多,现在还处于试点阶段,很难评判回本周期。”里斯战略咨询高级顾问杨茜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茶饮品牌在出海过程中第一个可以借鉴的经验是“爆品”策略,用中国本土的爆款去叠加当地市场的特色,供应链也会比较容易匹配,从而实现创新。

她预判,东南亚茶饮市场增量空间较大,但是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价格战的迹象,本质还是需要品牌打破同质化竞争的困局,不要把东南亚市场“蓝海”变“难海”。另外,照搬国内模式,非在地战略的做法,既存在需求错配的战略风险,也会面临供应链不匹配带来的巨大经营隐患。“像书亦烧仙草的核心定位是‘满杯都是料’,我们去泰国的某家书亦烧仙草门店时,周末下午虽然人流量较高,但菜单里80%的小料都贴上了‘all to stop’的标签,如果你连原材料供应都无法保障,又该如何去支撑‘满杯都是料’的定位?”

这一现象折射出新茶饮品牌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对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洞察与供应链规划存在明显脱节。行业专家指出,开拓新市场时,企业必须解决两个关键命题:精准把握本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构建与之匹配的供应链体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新茶饮“冰火两重天”:蜜雪领跑,奈雪掉队 出海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