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日前,宁夏第三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在银川举行,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如何应变局、破难局、开新局?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需求被摆在了首要位置。今年一季度以来,宁夏科技厅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科技赋能民企向“新”而行。
强化资金支持 推进梯次培育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1家、自治区创新型标杆企业42家、自治区雏鹰企业153家、自治区瞪羚企业69家,民营企业占比分别达到94.2%、90.5%、94.1%、85.5%。
“民营企业在经济浪潮中稳稳挑起大梁,我们全方位、立体式地支持它们发展。”宁夏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副处长周冬芝说。
在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企业自主研发的3个柔性生产单元正在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2024年,宁夏科技厅给予该公司100万元科技专项扶持资金,创建了离散型智能制造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这笔资金被用于人员培养、设备升级、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我们的销售额从两三千万元增长到去年的5600万元,产品远销重庆、四川、安徽等地。”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马建勇喜不自胜。
今年,宁夏科技厅继续强化科技项目资金支持,从源头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鼓劲”。
目前,宁夏科技厅已支持宁夏乔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启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27项,接续支持宁夏隆基宁光仪表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重点研发项目114项,指导相关企业申报2025年第一批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100余项。
此外,宁夏科技厅还提出民营企业“梯次培育”概念,构建科技型企业和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宁夏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现有的31家创新联合体中,民营企业牵头组建占比达83.9%。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周冬芝介绍,比如法人科技特派员企业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自治区内外12家单位组成设施瓜菜创新联合体,使农业科技园区番茄产量提高16%,商品率提升至95%,生产效益提高30%。
统筹资源配置 优化创新生态
近年来,宁夏积极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宁夏科技厅对3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下达奖补资金990万元,推动双创载体在民营科技企业培育中展现作为。”宁夏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白青告诉记者。
位于银川市金凤区的引凤创梦科技企业孵化器,把长城中路盈南村村集体一栋闲置的写字楼打造成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圈”,目前入驻企业56家。孵化器连续5年举办青年创新创业成果展,累计为1500多家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科技交流及创新创业的机会。
“目前,孵化器形成了‘每层楼一主题一集群’‘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生态链,推动10个项目完成招商引资企业落地宁夏,助力村集体创收超过1320万元。”引凤创梦科技企业孵化器负责人张洋说。
优化创新生态,关键在于统筹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宁夏科技厅充分发挥科技惠企政策集成效应,推动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方案》,为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全链条保障;积极与财政厅沟通对接,争取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财政支持预算额度,同时优化各类科技计划预算分配,引导科技资金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向企业集聚。在2025年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争取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预算额度达2.5亿元,较上年增加9000万元。
从资金支持到政策倾斜,从人才保障到服务优化,宁夏科技厅的“滴灌式”服务唤醒了民营企业的“种子”破土而出、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