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2025年未来产业十大赛道揭晓

转自:北京商报

可以监测跑步情况的鞋子、能模拟食物味道的勺子、能思考的眼镜……人工智能创新或将重塑社会生活,让科幻电影画面变为现实。

3月28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召开,会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十大重点赛道浮出水面,勾画出未来产业发展的图谱。作为高附加值、强带动性的前沿产业,人工智能等产业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有数据预测,未来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7万亿元。

未来产业发展具备长周期特性,从畅想到落地,还面临着算力互联互通、私有数据聚合等挑战。

很多仍处在产业化发展初期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其发展将催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重塑生产生活。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蒲松涛发布《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其中指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低空经济/通用航空、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清洁氢、算力芯片、细胞与基因治疗、元宇宙将成为2025年未来产业十大重点赛道。

当前未来产业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

“每个赛道的发展实际上都需要一定的阶段,当前很多赛道仍处在产业化发展的初期,可能还需要5—10年,甚至10—15年,乃至更长时间推动发展。”蒲松涛表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群策群力,应围绕政府和市场联动,分类制定落实举措打破行业体制机制壁垒。同时,面向短期和长远布局,加快重点方向技术、产品、企业、生态一体化推进。此外,应深化中央和地方协作,因地制宜发展未来产业。另外,还应强化供给和需求协同,推动产业资源高效对接和深度融合,并统筹战略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我国未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柏杰在论坛上表示,后续将进一步落实《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创新引领、推动集聚发展、优化支撑体系等方面出台系列举措,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新动能。

“未来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

在2025年未来产业十大重点赛道中,人工智能赛道受到广泛关注。

“未来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华为公司标准与产业发展副总裁祁峰介绍,人工智能创新将重塑社会,“我们的鞋可以测量运动轨迹、检测身体健康状态,我们的餐具有了模拟味道的能力,我们的眼镜装上‘大脑’可以充当生活多模态助手,家务机器人、老年护理机器人、快递无人机等也将覆盖我们的生产生活。”

人工智能让科幻电影画面逐步变为现实。祁峰认为,归纳起来人工智能将改变三个方向:人工智能应用将加剧差异化的体验需求,让个人的生活具备更多极致体验,同时促进组织协同、改变资源分配,此外,还将为整个社会公共治理服务带来改变,智慧城市治理、智慧养老等社会普惠智能将实现最优连接覆盖。

赛迪顾问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趋势洞察》报告指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未来十年将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从2025年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6%。

不过,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落地社会实现普惠智能还面临诸多挑战。北京北方算力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院长刘秦豫表示,未来产业落地赋能普通百姓生活面临的挑战,除了要解决算力的互联互通,拥有极致、低成本的算力,还需要将企业私有数据聚合,才能对社会生活产生实际价值。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2025年未来产业十大赛道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