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开放科学实现可持续需要做什么

转自:北京商报

开放科学,是指通过开放可用、开放获取和开放重复使用科学知识,以提高科学合作和信息分享水平,让科学与社会同步受益。3月28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放科学国际论坛”上,与会大咖借科技热点直面开放科学面临的困境,纷纷为开放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本场论坛以“开放共享,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为主题。业内人士认为,如今的科技已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协同”,是一个由算法、数据、算力、实验验证、产业落地共同构成的复杂生态。只有形成全球知识共创,才能真正推动科技成为造福人类的力量。

“开放科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科研范式,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成为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手段。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表示。

清华大学教授陈劲在论坛上同样表示,“开放科学发展的必要性越来越迫切,因为我们面临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使科学突破单学科、单机制的限制,共同面对全球性挑战,更加促进了开放科学发展的紧迫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开放科学主张科研成果、数据的开放获取,它是对传统科研范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新时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开放,不是简单的信息流动,而是一种合作理念;共享,不是资源的放弃,而是一种创新模式。在这个‘连接创造价值’的时代,开放科学或许正是我们通向未来的钥匙。”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霍虹屹分析表示,开放科学之所以日益迫切,是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互联、问题高度复杂的时代。无论是气候变化、能源转型,还是传染病防控、人工智能治理,这些挑战都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实验室可以独自应对的。科学,正在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信息的封闭意味着重复试验、资源浪费,甚至耽误创新的最佳时机;而开放共享,则可能成为提升科研效率、加快技术扩散、促进跨国协作的“加速器”。

合作,是开放科学的本质。为了进一步推动开放科学合作和健康发展,陈家昌建议,一是完善政策环境。要加强开放科学政策交流和经验分享,研究制定符合国情的开放科学政策框架,营造有利于开放科学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国际科学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携手应对挑战。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已成为时代的呼吁,科技创新正在迎来全球大科学时代。要积极参与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应对气候变化、卫生健康领域等全球性的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提高人类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三是加强设施共享。要进一步推动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用好多边机制,建立完善的国际开放共享平台,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数据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开放科学实现可持续需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