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专家谈丨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看陕西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斐然成绩,研判内外形势,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部署了今年部分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的报告重点突出,特别注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注重体现“民生为大”、特别注重提振信心。报告为经济发展的方向定调,也为政策发力的重点指明路径。

在政策取向方面,政策基调的变化清晰可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强调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关注宏观政策强化民生导向。其中,有多个政策方向值得关注。

一是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资金将聚焦三大主线,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和“两重”领域发展;专项债部分回归土地储备和房地产领域;新兴产业基建投资或成为重点。二是货币政策方面,报告强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保持流动性充裕,并适时推进降准降息。三是民生保障政策方面,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并提出打好政策“组合拳”,强化宏观政策节奏与预期的匹配。

工作任务聚焦扩内需、房地产托底和供给端调整。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特别提出要促进消费和有效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房地产政策以托底为主,重点落实现有政策,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合理控制新增用地供应。

全面深化改革,产业政策应更聚焦新兴制造业,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新发展,同时避免内卷式竞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产业政策范式亟需实现从向“引领型”的跃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制度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开放协同的现代化产业生态系统。提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产业政策重点关注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推动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倾斜。

政府工作报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定下基调,而陕西省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其经济发展路径与全国战略紧密相连。近年来陕西省推动改革开放创新步步深入、纵深突进,不仅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而且培育了体现新质动能的诸多增长点,塑造了蓄势待发、制胜未来的难得好局面。

新的一年,陕西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目标相一致,稳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成为政策发力的重点方向。陕西省能源资源、制造业基础、文旅禀赋及科教优势显著,但面临产业结构偏重、区域发展不均等挑战。陕西需结合自身优势,立足三大着力点,探寻破局之路:

一是“内需与开放双向发力”。深化文旅融合,以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激活消费潜力;用好专项债政策,支持“两新”“两重”领域基建,推动城市更新与新兴产业投资;借力“一带一路”扩大开放,提升自贸试验区能级,吸引外资布局高端制造。二是“传统与新兴双轮驱动”。依托能源优势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氢能、光伏等清洁能源,打造陕北绿色能源示范区;同步发力新兴产业,以西安高新区、秦创原平台为支点,培育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均衡与创新双轨并进”。优化区域格局,强化关中辐射带动作用,支持陕南生态农业、陕北能源升级;依托西安科教资源,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政策保障上,需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以“政策效能提升”护航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十五五”开局蓄势。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破茧跃迁”不仅是目标,更是陕西的行动路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多项清晰的政策信号,中国经济正以更强劲的改革力度和政策支撑迈向高质量发展,政策指引与布局犹如一场“接力赛”,既要跑好“十四五”规划的“最后一棒”,又要为“十五五”规划的顺利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陕西,作为这场接力赛中的关键一棒,从内需市场的深度挖掘到开放型经济的全面拓展,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陕西已经做好了冲刺的准备,迎接这一场破茧跃迁的征程。

作者:冯晨,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

编辑:韩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专家谈丨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看陕西高质量发展“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