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扬州江都:科技攀高 制造变“智造”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通讯员 江萱 朱灿

记 者 杨宝岭 陈源浩

春潮涌动,龙川大地激荡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

中船澄西扬州公司建造的全球最大吨位重吊船“XIANG FU”轮命名交付,亚威股份9000吨数控折弯机刷新国内开式数控折弯机吨位纪录,纳力新材料复合集流体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一季度,一批国内首制、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产品接连登场,以科技赋能的“江都造”频频亮相世界舞台,彰显了创新的力量。

“江都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双向奔赴’中不断突破传统产业桎梏,培育新兴产业动能,在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江都区委书记朱莉莉表示。

产业焕新

新兴产业“长成林”

利用原子沉积等方法,在高分子层材料两侧表面堆积出铜或铝片,再经过纳米涂覆等工艺后自动成卷,一张张薄如纸的黄铜色膜状产品就此下线。这是记者在位于江都高新区的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场景。

2022年落户江都的纳力新材料项目,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纳力速度”。深感于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纳力公司决定加大投资力度,新上总投资112亿元的二期项目,打造国际新能源材料产业园。在纳力引荐下,总投资106亿元的博恒新材料项目也落户江都,两个百亿级项目建成后产销可达300多亿元。

聚焦前沿领域、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力不是个案。

计划总投资60亿元,从开工到主体封顶仅用90天的和熠项目,专攻中小尺寸高端显示屏市场,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高端显示模组7000万片的生产能力;坎德拉飞轮储能去年9月竣工验收,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飞轮储能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总投资50亿元的江林碳基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年产能150万吨、年产值100亿元,是能覆盖碳基全产业链、集所有碳基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于一体的环保产业园……

“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新兴产业必将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江都区科技局局长谢东说,在江都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在茁壮成长,未来将成长为江都新的支柱产业;在江都经开区,一条涉及上游制造材料、封测材料、制造设备,中游制造光电器件、晶圆代工、制造封测等环节的半导体产业链正“无中生有”,未来将爆发出强大产能。

企业向新

传统产业“发新芽”

扬州三江营入江口边,长青农化的老厂腾退,新厂才投产不久。“过去我们小规模的技改有上百次,这次来了一回‘大换血’。”长青农化董秘马长庆说,为了打造智慧工厂,去年趁着厂址搬迁进行了大规模设备更新,“5863台老旧设备和67200米管道能换的基本上都换了。”

马长庆在一处小黑匣子前停下脚步:“这是微通道反应器,与传统的釜式反应相比,体积由3000升减小到0.5升,反应时间从12小时缩短为3秒钟,在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的同时产生的废料更少,生产更绿色化了。”

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江都没有忽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喜新不厌旧”“老树发新芽”的故事屡见不鲜。

作为中国锻压机床“第一股”,近年来,亚威股份与东南大学等10多所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7%以上,自主研发了“亚威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从制造商、供应商到服务商的完美蜕变。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去年开票销售突破8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近年来,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实施“引进+培养”人才战略,科研人员达358人,去年申请专利48件,创造了多项全国首制、世界之最船舶产品。

“我们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攀登’,把特钢、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产业作为‘江都制造’不可或缺的基石,引领产业转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江都区工信局局长卫国文表示,全区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全覆盖。去年获批国家、省智改数转网联示范项目51个,其中亚威股份获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扬州石化、中远海运重工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

赛道更新

未来产业“快生根”

仅米粒大小的芯片,每秒钟可以完成1900亿次运算。这款名为DN6181的人工智能芯片,由位于江都高新区的江苏稻源科技集团研发、设计和流片。它不但有负责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神经元处理器,还集成了高性能的图像处理器,未来将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智联等领域。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摄像头芯片只能观测到眼前的事物,而装有该芯片的摄像头观测距离达20—30米,仅0.1秒就可通过精准的3D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看到的人。”稻源科技总裁助理姚立介绍,稻源科技专业从事“射频+人工智能”芯片前沿技术研发,已自主研发出27款核心芯片,成为国内品类最齐全的射频识别领域企业之一。

稻源科技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的落地开花,是江都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缩影。该区正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聚焦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力争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江都已启动实施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通过加速集聚‘新生产要素’、培育‘新应用场景’、构建‘新数字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江都区数据局局长郭宜宏表示。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焕新、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朱莉莉表示,江都将聚焦“扬州东部看科创”这一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江都智造”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进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扬州江都:科技攀高 制造变“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