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努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原标题:努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本报评论员

在近日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有专家呼吁要努力培育世界一流期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现了对标国际提升自我、赶超自我的信心,彰显了我国争取更大学术话语权的决心。

科技期刊是展示、交流、传播科研成果的学术载体,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政策,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专项,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在办刊规模上,2023年我国科技期刊总量已有5211种;从发表能力看,我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的刊均发文量从2018年的128篇增长至2023年的163篇;在学术质量上,我国已有166种期刊国际学科排名进入SCI学科前25%,《细胞研究》等荣登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榜,本土期刊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期刊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服务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必须清醒看到,对标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我们仍面临多重挑战。现阶段,我国科技期刊数量整体还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高水平国际科技期刊承载能力与我国国际论文发表需求相差近20倍。比如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本土期刊存在空白较多,学科布局结构有待完善。在SCI涉及的178个学科领域中,我国有49个学科领域没有科技期刊收录。同时,我国期刊运营能力有待提高,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期刊仅1.17种,出版资源分散,集成度不高。此外,我国科技评价的导向也有待深化完善,科研评价过度偏重论文发表,部分期刊刊发未达学术标准的论文,部分机构把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情况、影响因子高低直接等同于论文质量……这些均加剧了我国“文章发出去,期刊买进来”的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生态。

为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我们需要多措并举破除桎梏。一方面,自身要加强服务导向,学术期刊要展现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技术期刊要助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普期刊要将科学与教育融合并服务生产生活。另一方面,要坚持深化国际合作,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化办刊水平,建立能承载我国学术成果、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期刊平台。此外,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借助AI技术对智能审稿、知识图谱构建、多模态出版等进行实践探索。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重构之际,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既要保持“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更需展现“敢为天下先”的创新魄力。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学术传播体系,打造全球知识生产的“中国枢纽”,我国科技期刊必将实现从“跟跑借船”到“领航造船”的跨越,为人类科技事业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原标题:努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来源:科技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努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