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湖州五年推出十三项机制助力“村咖”飘香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李则名

  本报讯  隔着屏幕,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开了近24年咖啡店的托马斯有点不解:“即便是工作日,德清五四村的‘格里恩’乡村咖啡馆为啥如此热闹?甚至还被社交媒体誉为‘江南小瑞士’!”直到近日不远万里来湖州体验,他才恍然大悟,“现代的设计、传统的乡村、国际的表达,原来这里卖的不是咖啡,而是风景!”

  把优美的自然环境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村咖正为湖州的乡村旅游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据不完全统计,过去5年,我市及各区县在资产盘活、产业带动、项目撬动、文化赋能、创客驱动、抱团发展等方面,相继推出了13项特色机制用于支持“村咖”建设,推动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持续攀高。截至去年底,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5%以上。

  据了解,这13项特色机制涉及发布《乡村运营(村庄经营)指南》、举办“村咖大会”、评选“最向往的村咖馆”、培育“金牌农人”村咖能手、设立村咖拉花比赛、绘制乡村咖啡地图、打造村咖景点、村咖青年沙龙等。在这些机制的推动下,“村咖”作为推动乡村旅游的有力抓手,正在让好风景源源不断地换来好钱景,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媒介。

  目前,全市有近600家“村咖”,它们各有特色,并与文化礼堂、乡村博物馆、民宿、研学基地等跨界融合,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在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村咖“深蓝计划X”通过“两入股三收益”合作模式,即当地村民和村集体以资金、资源入股,以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形式获得收入。

  随着“村咖”发展,乡村面貌也发生了改变,还多了一份青春活力。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黄彬彬前年带领团队入驻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一度沉寂的村庄因为“村咖”,使得民宿、艺术家工作室等20多种业态破土而出。在德清县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30多处“村咖”卖的不只是一杯饮料,更像是一个个连接点,成为串联起景区、农家乐、民宿的关键要素,并与露营、民宿、音乐节等新业态结合,为乡村文旅增添新韵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湖州五年推出十三项机制助力“村咖”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