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保障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的长远之举。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强化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全民义务植树不断走深走实,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量,我们就一定能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3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春风拂沃野,植绿正当时。从南到北,一片片新绿初绽,广袤的中华大地迎来了植树造林的好时节。今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6周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不仅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种下片片绿色,也在广大人民心中播撒绿色种子,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充分肯定我国国土绿化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对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推进绿化祖国、全民义务植树一代接着一代干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在新征程上继续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强调“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保障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的长远之举。
绿色是美丽中国应有的底色。新时期以来,全国上下坚持植树造林,推动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中国绿色版图不断扩大。一锹锹土,种下的是树苗,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一桶桶水,浇灌的是土壤,也是美丽中国的梦想。2024年,我国完成造林6669万亩、种草改良4836万亩,森林覆盖率超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已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
从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绿围脖”,到科尔沁沙地重现草原风光,从塞罕坝创造“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到“三北”工程攻坚战迈出坚实步伐……一棵棵树,一片片林,记录着山川大地的绿化,也见证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美丽中国绿色底色更足,“绿色家底”不断增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幸福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美丽中国增绿添彩,万里河山多姿多彩,背后是“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追求,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的担当。近年来,我国国土绿化成效显著,但也要看到,我国仍然是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国土绿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仍然突出,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新征程上,必须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远角度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要更加注重“提质”,优化林分结构,搞好森林经营,同步提升草原生态质量;更加注重“兴业”,多用改革的办法用活林草资源,壮大林草产业;更加注重“利民”,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拓展林草就业增收空间。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绿化祖国要人人尽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强化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全民义务植树不断走深走实,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量,我们就一定能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