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最近两年,币安上超94%的代币项目都陷入了亏损的局面。
要知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如果一个代币项目能够在币安上架,意味着其价格很可能将迎来新一轮上涨,并会得到社区认可。
然而,曾经的“美好时光”似乎已经结束,未来准备登陆币安的代币们,是否能够摆脱集体亏损的诅咒?
4个月上架27种代币
平均亏损 44%
最近,有加密货币分析师指出,2024年至2025年币安上市的代币中,超过94%的代币亏损,亏损额在17%至97%之间,这与币安上市的鼎盛时期形成了鲜明对比。
加密货币分析师Dethective的研究发现,2025年迄今为止币安上架的27种代币平均亏损44%。只有三种代币实现了正收益,而有13种代币亏损超过 50%。
而其余24个代币跌幅较大,平均跌幅达44%。Bio Protocol(BIO)和Cookie DAO(COOKIE)等代币自上市以来分别下跌了90.9%和82.0%。
分析师表示,这凸显了一个严峻的现实:2025 年在币安购买代币几乎没有获利的机会。因此,许多投资者实际上成为了其他人的退出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 Dune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下跌并不仅限于新上市的代币。
事实上,2024年在币安上市的所有代币都表现不佳,损失范围从23%到 95%以上。2024年的平均亏损为54.6%,而12个代币的价格自上市以来已下跌超过90%。
只有一个代币,名为 BABYDOGE,在2024年上涨了 8.9%。
交易所困境与责任
警惕“上币即套利”思维
2024 年的加密货币市场被认为是看涨,但自当年在币安首次亮相以来,多数上市代币价格均下跌。
今年2月,币安前首席执行官赵长鹏将该平台的上市流程描述为“有点问题”。
他在帖子中抱怨了宣布代币上市和实际上市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这如何导致价格波动。
无论如何,上述代币的表现已经引发了人们对币安上市项目质量的严重质疑。
赵长鹏(CZ)认为,上市代币不应直接影响其价格,虽然它提供了流动性并可能导致短期价格波动,但其强调,项目的发展最终应该决定价格。
业内人士表示, 币安代币的集体暴跌不仅是市场周期的问题,更是中心化交易所商业模式与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理想之间矛盾的体现。
未来,随着监管压力和用户觉醒,CEX可能需要重新定义“上币”的价值逻辑——否则,DEX和链上原生资产(如比特币)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凸显。对于投资者而言,回归“不轻信、不All-in、不恋战”的原则,或许是熊牛转换中最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