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清明节我市绿色祭扫蔚然成风

转自:承德发布

清明节我市绿色祭扫蔚然成风——

鲜花寄哀思 文明祭故人

“雪融春暖清明时,一花一树寄哀思。”

清明节期间,我市迎来扫墓、祭祀高峰。记者走访发现,市民多以鲜花祭扫、代祭扫、网上祭奠等多元化的形式缅怀故亲,绿色祭扫、文明祭扫已蔚然成风。

4月4日早上,一走进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有关文明祭祀等各种宣传视频、展板便映入眼帘。园内设置了鲜花祭祀点,并为市民准备了鲜花和纸笔,引导市民用鲜花和寄语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思念。

将一束清幽淡雅的菊花放在墓碑前,再深深鞠上一躬,低声诉说心里的思念……

“3月以来,前来祭扫的市民逐日增多,每天都有电话预约的团队。”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纪念馆倡导错峰祭扫,开通了预约服务,工作人员根据预约情况安排来园时间和活动场次。对于个人前来祭扫的市民,虽然仍有个别会携带锡箔和纸钱,但工作人员会进行劝阻,建议市民进行“无烟祭扫”。

别样的祭奠,同样的缅怀。以一束鲜花追忆先人,以一棵树苗寄托情思,以一篇祭文表达怀念,以网上祭奠抒发情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通过绿色祭祀、文明祭扫、生态祭奠,共筑文明祭扫新风尚。

“我们是陵园公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受您女儿之托,进行代祭扫服务……”在石洞子沟陵园,工作人员细心地打扫墓前落叶、擦拭墓碑,奉上鲜花、香茶等,替不能来到现场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同时,代祭扫服务全程有工作人员在一旁负责拍摄代祭扫服务的图片、视频等,实时传送给逝者亲属。

“奶奶,这是您最喜欢的鲜花,我们都很想您。”市民周欣晨和家人仔细将墓碑擦拭干净后,郑重地将鲜花和水果摆在墓前。“奶奶生前很喜欢花,我们每年都带着花来看她。”周欣晨告诉记者,她和家人已多年不使用烧纸箔的祭扫方式,“我们都认为祭扫在心不在形,鲜花祭扫同样能表达我们的思念,也更环保、安全。”

两界相隔遥牵挂,天上人间永相怀。

“爷爷奶奶,我很想念你们。”35岁的市民张馨申请了网上纪念馆,填写了亲人的个人信息后,进行拜祭、献花,通过手机屏幕向逝去亲人述说着家庭近况,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

“现在的祭扫方式比较多样化,不用拘泥于传统方式,只要心意到了就好了。”张馨说,网上祭扫比较方便、环保,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绿色、文明的祭扫新风尚。更多没到现场祭扫的市民,选择了网上祭扫。蒋女士在外地出差,于是选择了“云”祭扫的方式。“网上祭扫弥补了我们无法到现场的遗憾,我很支持这种方式。其实不论祭扫的形式怎么变,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是不变的。”

据了解,清明节期间,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发布清明文明祭祀倡议书,通过举办文化讲座、集体追思、主题展览等形式,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将祭扫活动与红色精神传承相结合,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校学生通过参观烈士纪念馆、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融入日常、薪火相传。同时,在全市所有墓地开展文明祭扫宣传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文明节俭、绿色低碳、安全有序的良好祭祀氛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清明节我市绿色祭扫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