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4月3日电(谈瑞)中企扬帆出海,航线“暗礁”陡生,但“北极星”的光芒总能穿透阴霾指引航向。
“业内对出海板块的分歧较大,所以2025年出海赛道反而可能会有超预期的收益机会。”摩根士丹利基金研究管理部总监王大鹏在今年年初的策略会上如是说。
年初的预测正在逐步走向落地——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资管公司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出海逻辑对业绩增长贡献颇多。2024年净利润高达39亿元的头部公募易方达基金、净利润近24亿元的南方基金,以及净利润近20亿元的广发基金,都通过重仓海外业务发展迅猛的出海中企,如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美图公司、名创优品、蜜雪冰城等,绘制出了极为漂亮的增长曲线。
“转口贸易终究只是插曲,分歧的核心实际在于‘逆全球化’下出口向出海切换的大趋势。”西部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曹柳龙在研报中表示,2019年后中国对外投资加速,尤其是对东盟、中亚、非洲等地区的出口和对外投资均出现明显增长。2021年和2023年是对外投资的小高峰,建厂完成后需要2-3年反映到业绩中,因而尽管投资者担心出口链受关税影响加深,但2025年起可能正是上市公司出海业绩兑现的高峰期。
综合各大研究机构观点,高端制造、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数字服务等行业成为最被寄予厚望的“突围者”。
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正成为中国高端制造出海的核心增长极。多位基金经理提到,中国高端制造出海已从“成本驱动”迈向“技术+服务+品牌”综合竞争力输出阶段,长期来看,在新兴市场需求持续爆发的背景之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关税减免等政策红利释放,叠加AI+工业互联网的技术迭代,将驱动行业维持双位数的年复合增长率。
与此同时,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之一,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的中企也正在加速渗透海外市场并抢占全球份额。例如,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布局超级工厂,受益于技术壁垒和成本优势,其海外订单占比持续提升;中伟股份则通过布局印尼镍资源来强化供应链稳定性;华友钴业已经形成了从钴镍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制造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匈牙利基地投产加速其在欧洲市场的渗透。
数字服务输出也是当前中企出海充满“磁力”的一块拼图,特别是游戏板块近年来更是“爆款”频频,展现出技术驱动与文化输出的双重潜力。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达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元人民币。例如,中轻度游戏《无尽冬日》的海外版《Whiteout Survival》,早在2023年2月就于海外上线,至今仍持续推动世纪华通海外业务快速增长。米哈游旗下二次元游戏《原神》长期位居中国原创游戏出海收入榜前列,在海外市场的总收入已经突破40亿美元。
由此可见,通过技术自主、供应链多元化乃至文化输出,中企有望在重构的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尽管短期挑战显著,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升级箭在弦上。
行情数据显示,最近一年,新华电新出海优选50指数涨幅近20%,新华制造出海优选50指数涨幅也近10%。
编辑:葛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