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滨州发布
4月3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城管局专场。介绍城市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等方面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城管局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建靖先生,市城管局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李伟先生,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庆收先生,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海涛先生。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等方面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建靖
2024年是城市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的一年。全市城管系统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要求,聚焦市委“1+1188”发展格局和市政府“12161”民生实事,深入践行“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认真落实“721”工作法,扎实推进“1+1+1560”工作体系,全力推动品质滨州建设行稳致远。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18平方米、列全省第3位,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按时办结率、服务过程满意率、问题解决率均保持100%,“惠眼滨州”微信小程序入选山东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绩突出账号”、为全市唯一入选,圆满完成第4届山东省城博会垃圾分类、公园城市建设、城市智慧化管理和城市治理3个分论坛承办任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2.1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这一年,我们以项目打基础,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深化增绿攻坚行动,全市新建各类公园25处、绿道38公里,累计开放共享公园绿地26处,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列全省第3位。推进花漾滨州建设,打造彩色空间30处,提升绿化景观11万平方米。实施“节日扮靓”行动,对市主城区19个重要点位实施花卉景观布置,在5条主干道摆放时令花卉80余万株;春节期间实施15条道路、24个片区及节点景观亮化工作,创新推出“赏灯攻略”“亮灯地图”“免费公交”等便民举措,吸引游客90.7万人次。
这一年,我们以管理提品质,景观面貌持续优化。开展“品质城市”徒步巡检行动86次,发现解决问题828个。持续攻坚杨柳絮治理、树木修剪、裸露补植等重难点工作,创新实施“空地联防”治絮模式,作业总面积882.8万平方米,有效减少了飘絮数量。开展树木修剪行动,共修剪杨柳树29847株。全市治理裸露30.9万平方米。组织养护观摩述评活动,提升绿地精细管护水平。实现道路保洁重点区域“两扫六洒”,全市机械化清扫率达97%、深度保洁率达91%,市管区域机械化清扫率、深度保洁率均达100%。
这一年,我们以机制强保障,市容秩序全面规范。开展违规户外广告集中整治,全市累计整治违规户外广告491处,拆除广告面积4464.78平方米。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处理投诉222起,拆除违法建设8.2万平方米。深化“城警联动”行动,规范乱停车辆2.9万辆,新施划泊位3029个、复新1.46万个。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巡查餐饮服务单位1.91万家,整改1150家,取缔露天烧烤335家。深化“警城校家”护航行动,市主城区共劝离学校周边流动摊贩1210次,规范乱停放车辆2510辆。强化共享单车管理,建成数字监管平台,将市城区11372辆共享电车数据纳入运管服平台监管,规范设置停车站点4600个。
这一年,我们以改革解难题,城管服务彰显温度。成立“小诚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67位,主动约谈承办单位14次,解决问题75件。举办城市管理“半月谈”活动16期,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市民代表等123名深入城市管理一线现场观摩、座谈交流,吸收采纳意见建议247条。落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馈回访机制,线上线下回访案件618件,通过“清零行动”解决各类不满意案件103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获批实施。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组织各类活动300余场次,解决群众诉求9326个。在学校周边试点建设2处家长等候区,在新滨公园新增公园直饮水等服务设施,新建改建公厕54处。扩容便民服务地图,全市共设置应季瓜果(蔬菜)疏导点717个、便民维修服务点231处。
展望2025年,市城管局将继续坚定不移践行“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紧密围绕“113388”工作体系、“12163”民生实事,坚决打好“三大战役”、干好“三大行动”,精心谋划实施城市管理“11345工作体系”,即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提升工作落实水平为主线,抓实创新工作、重点工作、日常工作3大类、每类15项共45项具体工作,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魅力、内涵与气质,努力用城管人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全心全力服务大局。抓好招商引资任务落实,强化67项冠军产品宣传,持续讲好滨州发展故事;强化重大应急活动保障,确保在各类活动中展现滨州良好的城市面貌。
二是用情用智管好秩序。在全市设置不少于50处便民“潮汐摊区”,满足市民多样化的购物需求;开展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即查即拆新增违建,依法依规妥善处置存量违建,坚决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开展户外广告规范管理行动,对户外广告进行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开展“两车”、餐饮油烟整治、停车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市容和交通环境;深化“警城校家”管理模式,为学生出行安全保驾护航;规范停车场、共享单车管理秩序,不断优化出行环境。
三是精致精美打造景观。在全市新建口袋公园20处、绿道13.6公里,打造23处色彩空间,新增开放共享公园绿地不少于5处,完成5家儿童友好公园创评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休闲空间;开展园林“绣织”行动,精心雕琢城市园林景观,提升城市颜值;深化绿地养护体制改革,系统开展病虫害防治、树木复壮、造型修剪等工作,展现城市“精气神”;高标准实施春节亮化工程,打造璀璨夺目的城市夜景,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四是高质高效净化环境。出台相关政策标准,规范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流程,实现建筑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推广“撤桶并点”生活垃圾收运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效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应用,推动厨余垃圾集中处置,不断提升垃圾分类质效;举办《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宣贯月活动,编制《分类指南》《指导手册》,广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加大环卫新能源车辆研发应用力度,实现全市城市建成区吸尘式机械化湿式清扫保洁作业率达90%以上,市本级主次干道机扫水洗全覆盖,让城市道路更加洁净。
五是暖心贴心服务群众。新建改建公厕23座,确保主城区208座公厕全部实现24小时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持续推进“品质城市”徒步巡检走深走实,深化落实网格化包保机制、12345热线反馈回访机制和城市管理“半月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体系;通过“线上预约 + 线下座谈”的方式,办好“小诚工作室”,快速响应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六是从严从实建设队伍。开展全市城管系统行政执法人员专题培训、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随机抽考、会议学法等活动,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制定出台《滨州市城市管理执法协管员管理办法(暂行)》,加强协管员队伍管理;推进基层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确保达标率达60%以上;开展第13届城市管理行业岗位技能大比武,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2025年,滨州市城管局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品质滨州建设积极贡献城管力量!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鲁中晨报记者:
请问今年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如何开展?
发布人:
市城管局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 李伟
2025年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在滨城区、沾化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州高新区选取185个居民小区,根据垃圾分类设施配置、日常运行管理和垃圾分类工作实效等情况对小区进行分级管理试点。
二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2025年将举办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公园、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印发《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南》、《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结合第三届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开展《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宣贯月活动;并指导各县(市、区)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加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工作。根据《山东省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任务表,到2025年底,我市垃圾分类房(亭)数量要达到4565处,实施定时定点投放的城市社区(行政村)数量要达到1759个,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运输车辆数量要达到89辆,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站)数量要达到5处。我局将按照相关工作要求,明确措施路径,加大落实力度,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山东商报记者:
近期市民对城市绿化修剪工作关注度较高,特别是对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讨论较多。请问主管部门在修剪工作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确保既保障安全美观,又兼顾生态效益?
发布人:
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郭庆收
园林绿化修剪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环节,我们始终秉持“科学规划、规范操作、生态优先”的原则,重点从以下三方面推进工作:
一、科学规划与标准细化,确保修剪精准施策
一是分层分类制定技术标准。针对不同区域和植被类型,我们建立了差异化修剪标准。例如,主干道行道树以消除安全隐患为核心,要求分枝点高度不低于2.8米,并预留与交通信号灯、架空线等设施的安全距离;居住区绿篱则按“内高外低”原则修剪,形成自然圆润的轮廓。此外,对草坪、花灌木、造型树等细分种类,均明确了高度控制、修剪频率等要求。
二是因时因树确定修剪周期。严格遵循植物生长规律,落叶乔木在休眠期集中修剪,常绿树种避开生长旺盛期,观花植物在花后及时清理残花败果。
二、规范执行与过程监管,杜绝过度修剪行为
一是全链条培训与技术管理。定期开展技术培训,要求作业人员掌握“疏枝短截结合”“芽位选择”等核心技能,上树修剪人员需具备专业资质,使用“三刀法”处理粗枝以减少创面。
二是智能化监管与执法处罚。依托城管数字平台实时监控作业过程,对违规行为(如截干、过度回缩)及时发现制止,对于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依据《滨州市城市绿地管理条例》予以处罚。同时,要求养护单位针对园林苗木修剪制定修剪方案,确保“一树一策”落实。
三、公众参与与生态平衡,共建绿色宜居城市
一是社区共治与意见征询。通过“城管开放日”、线上问卷等方式公示修剪计划,并在居住区推行“业委会-物业-专业公司”三方协作模式,由资质企业实施采光通风类修剪,避免居民矛盾。
二是应急响应与长效维护。依托市民热线电话,及时处理市民反映的树枝遮挡、安全隐患等问题。建立树木健康档案,对古树名木、新栽苗木实施分级管护,定期检查修剪效果。
园林绿化是城市的“活态资产”,我们将持续完善技术标准、强化多元共治,让每一剪既守护市民“头顶安全”,也留住城市“生态底色”。欢迎社会各界监督指导,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今年,“绘制便民‘潮汐滩区’地图”作为“品质城市”重点推进事项入选“12163”民生实事。请问城管部门将如何推进此项工作?
发布人:
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董海涛
流动摊贩治理历来是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堵点。为有效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市场冒尖、集市外溢等市容秩序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市民群众生活需要,今年,市政府将绘制便民“潮汐摊区”地图列为“12163”民生实事,由市城管局制定《滨州市2025年度便民服务地图暨便民“潮汐摊区”设置管理工作方案》,在全市设置不少于50处便民“潮汐摊区”。
一是巩固便民地图建设成效。坚持以惠农、便民和市容管理“三赢”为切入点,结合辖区时令果蔬上下市时间等,持续优化应季果蔬、便民维修等临时经营疏导点的点位设置,同时,持续开展柔性执法,常态化规范摊贩经营行为。
二是做好潮汐摊区谋划设置。深挖城市公共空间,在市民需求缺口较大、零售网点辐射覆盖供应不足的区域(路段),利用城市边角区域、社区内部空地、公园广场等,加大早夜市、跳蚤市场等“潮汐摊区”的建设力度,引导摊贩进入指定区域规范经营,解决“摊贩无处去”的现实问题。
三是规范经营点位日常监管。按照“一处一策”原则,严格落实“定时间、定区域、定业态”管理,统一设置公示牌,对条件成熟的早夜市和集中售卖摊点群,实行统一划线、编号管理,明确开闭市时间、经营业态、管理要求和服务监督电话等信息,主动接受市民监督。同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告知经营者义务和禁止性条款,指导经营者规范自身行为,做到“摊走地净”。
在此,我们也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们对流动商贩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我们也将通过采取以上疏堵结合的管理模式,为市民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市容环境,让城市“烟火气”与“文明风”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