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4月2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华创证券近期对8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调研上市公司名单如下:
1)三鑫医疗 (华创证券参与公司2024年年度业绩交流会&电话会议)
调研纪要:三鑫医疗表示,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器取得注册证,成为国产品牌首家拥有该产品注册证的企业,积极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得益于产能释放和降本增效,但净利润率因费用增加和资产减值而下降。公司新增四川和江西生产基地,提升血液透析系列产品产能,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国际市场上,公司完成印尼、秘鲁、墨西哥注册,推进俄罗斯、土耳其认证,出口收入显著增长。血液透析器和设备存在广阔国产替代空间,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集采政策支持国产透析器。公司正与上下游厂商合作开发聚醚砜材料,提升透析器综合竞争力。未来,公司看好市场需求稳定增长,集采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通过集采增加市场份额。
2)盐湖股份 (华创证券参与公司电话会议)
个股亮点:公司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用锂资源,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3)安泰科技 (华创证券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调研纪要:2024年,安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5.73亿元,新签合同额81.1亿元,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公司以金属材料领域的深厚科研积淀为核心竞争力,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难熔钨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22亿元,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16亿元。公司是国内首家具备聚变钨铜偏滤器生产能力的公司,为国内外多个核聚变项目提供产品。2025年公司将推动各核心产业的发展,继续深耕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市场,布局特种粉末、可控核聚变配套材料等新兴产业。
4)北方国际 (华创证券参与公司分析师会议)
调研纪要:公司主营业务调整为工程建设与服务、资源与设备供应链、电力运营、工业制造和其他。工程建设与服务包括国际工程、国际物流服务及国内工程;资源与设备供应链涵盖焦煤资源获取与销售、重型装备出口等;电力运营涉及克罗地亚塞尼风电项目和老挝南湃水电站项目;工业制造主要为马口铁包装容器生产。面对工程技术发展带来的市场风险,公司需实现数智化转型,引入先进技术。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1.49元现金红利,未来将重视投资者回报,提升业绩表现。
5)希荻微 (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公司电话会议)
调研纪要:希荻微表示,消费电子市场处于温和复苏阶段,国家补贴政策刺激需求成长。公司与小米合作的产品包括多种模拟芯片,诚芯微主要提供DC/DC芯片。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涵盖多种车载电源管理芯片,产品互补性强。诚芯微2022-2024年营业收入增加源于业务规模小、布局汽车电子市场,毛利率提升得益于产品迭代、成本下降和直销模式。公司针对硅负极电池的电源管理芯片产品领先,持续迭代满足客户需求。服务器芯片产品正在试制测试中,重视服务器算力需求。公司与普林斯顿合作项目基于垂直供电方案,缩短供电路径,降低损耗。公司整合研发资源,丰富产品矩阵,模拟芯片国产化趋势不可逆转,市场竞争持续,收购案例可能增加。公司持续寻找合适标的,根据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评估并购策略。
6)四川成渝 (华创证券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
调研纪要:2024年,四川成渝通过多项措施实现成本优化和利润增长。成乐高速扩容建设完成,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显著增长;遂广遂西通过成本管控和财务优化减亏;蓉城二绕受宏观因素影响未达预期但仍盈利;蜀道新能源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和内部管理提升扭亏为盈;中路能源和成雅油料公司因油品销售增长和精细化管理利润改善。未来,公司将聚焦主业,强化养护管理和片区化管理,拓展综合能源开发和服务型业务,继续维持高分红比例,并稳步推进资产注入。
7)海尔生物 (华创证券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
调研纪要:海尔生物2024年在并购产业、AI赋能、研发投入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购产业收入增幅达50%,AI赋能五大产业,如疫苗预约接种系统接入DeepSeek,智慧用药场景构建多种产品方案。研发投入侧重于传统优势领域、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国内市场新增用户占比约1/3,主要来自县市级市场、重点核心大用户群体和并购协同用户。国际市场通过“一国一策”策略提升本地化能力,重视区域性产品企划,拓展新用户场景。非存储业务在海外高速增长,预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国内订单充裕,海外订单滚动,商机漏斗超10亿。2024年净利率基本持平,研发投入大,2025年将继续优化费效。
8)海信视像 (华创证券参与公司电话会议)
调研纪要:2024年,海信视像实现营业收入585.30亿元,同比增长9.17%,净利润22.46亿元,同比增长7.17%。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北美、欧洲、日本及新兴市场均取得显著进展,品牌认知度和市场份额提升。公司在ULED、Micro LED、激光显示三大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出多款创新产品。新显示新业务收入67.71亿元,激光显示业务在激光电视、智能投影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高端化、大屏化”战略显著优化了全球市场收入结构,提升了大尺寸和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