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多家车企高管从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优势,到智能化转型的战略布局,再到产业生态共建的新思路,分享了各自的洞见与实践,勾勒出AI时代的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图景。
“中国不仅在电动化方面引领全球,在智能化方面也持续探索并引领全球。”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积极拥抱智能化,在整车智能战略的引领下,通过璇玑架构实现了智电融合,让整车智能拥有无限可能。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电动化、智能化、AI的浪潮正在将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推向深水区,从过去整车出口到海外研发、海外制造,奇瑞真正融入全球大环境当中去,真正和全球的同行进行深度融合协同。
“没有智驾能力就没有参与未来竞争的入场券,已经成为行业内普遍的共识。”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表示,AI大模型率先在汽车座舱融合应用,让汽车从移动终端进化为情感伙伴,人机交互也从功能竞赛转向体验重构。未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硬件参数的堆叠,而是能否以智能化重新定义人车关系,来构建人车的信任。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指出,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方向,而AI是推动智能化的强大动力。他强调,没有安全保障的汽车智能化如同空中楼阁。只有构建坚实的技术底座,才能为用户创造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汽车未来会成为可进化的智能的汽车机器人。”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认为,随着飞行汽车、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发展,相关法规标准亟待完善。对此,要加强AI、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等领域顶层设计,以技术标准引导产业发展和出海;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大一线市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产品下沉。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提到,近年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汽车产业将催生未来具身智能产业的变革。“我非常看好未来10年至20年全球飞行汽车,也就是低空飞行市场的发展前景。从销售量角度预估,这一市场规模大概会达到当今汽车市场规模的3%至5%;若从销售收入角度分析,我认为这一比例将接近20%。全球汽车市场每年规模接近10万亿美元,以此类推,飞行汽车市场在未来20年可能会达到2万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在AI技术驱动下,智能驾驶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多家车企高管表示,将通过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打造开放生态系统、推动行业标准统一等方式,共同构建智能汽车产业新格局,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会坚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围绕智能电动汽车未来12个领域全栈研发方面的布局,包括高阶智驾芯片、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智能底盘、线控转向等。
据介绍,蔚来基本上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换电网络,包括3206座换电站,其中高速公路上有972座换电站,提供了接近7000万次的换电服务,充电服务也已超过2500万次,80%都是蔚来以外的用户。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在介绍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时强调,该系统相比AutoSar有适配灵活、适配范围广、性能更强、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等优势,开源后有望全面替代AutoSar相应功能,且期待业内共享创新成果。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透露,五年前,小米决定五年内投入10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从财报数据来看,已投入约1050亿元,预计今年投入将超300亿元。雷军呼吁同行共享资源、统一标准,打造更完善的解决方案。他提到,小米已与多家伙伴达成共识,共享生态,小米的生态件很快将出现在同行的车上,欢迎更多合作。
“过去十年,中国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汽车快速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认为,随着行业逐渐成熟,下一阶段行业增长应以市场驱动为主。在市场驱动环境下,消费者偏好、良性竞争以及技术突破将决定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