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当地时间4月2日17时40分,当幸存者从地震废墟被抬出的那一刻,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救援点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中国救援队的队员发出由衷的感叹。
震后120多个小时,这场生命救援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记者连线采访进入废墟深处、亲手将幸存者救出的中国救援队队员。
4月2日,中国救援队从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救出一名幸存者。
精准定位幸存者被困位置
缅甸当地时间4月2日早上,中国救援队接到当地消防部门转交的线索——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救援点有被困人员,但无法探测到生命迹象,希望中国救援队再度搜索。
虽然“黄金救援72小时”已经过去,再加之当地每日超40摄氏度的高温,生命幸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中国救援队不愿放弃哪怕一丝生的可能,立即组织队员,携带专业雷达探测仪赶赴现场。
“那是一栋七层建筑,一、二层下沉式坍塌,上面的部分倾斜,被困人员在一层,还是二层,没人能确定。”中国救援队队员田园来自北京消防特勤支队,今年39岁的他是一名有着21年丰富救援经历的“老消防员”,还参与过2023年土耳其地震的国际救援,“地震救援的最大难点之一,就是在错综复杂的地震废墟中,精准定位生命所在位置。”
4月2日,中国救援队从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救出一名幸存者。
“好像有人!”田园和队友先是在酒店门口探测,雷达探测仪发现在十米远处疑似有生命迹象。兴奋的队员立即绕到酒店的后身,仪器显示生命信号的距离缩短为4米多。
4米多,对于一栋倾斜坍塌的庞然大物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范围。“我们想方设法爬进酒店的3层,在楼道和房间反复探测,最终来到了307房间,此时,生命信号显示距离只有两米。让我们惊喜的是,这个信号并不微弱,相反,是会动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田园仍激动不已。
追求速度的同时兼顾细节
“我们决定先在307房间的地板上打一个观察孔,大概一个拳头大小,能够让蛇眼探测仪探下去观察。”让田园和队员没想到的是,钻机刚打了两下,就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因为现场很嘈杂,我一开始不确定是哪里的人声,于是,我们便把现场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关掉,大家静默。”
“当时,我的汗毛都竖起来了!”果然,田园呼喊后,下面传出了一名男子清晰的应答声音,田园敲击楼板,对方也随之敲击回应,“通过声音判断,我们更加精确地知道了他的位置,在307房间的窗户附近。”
中国救援队赶紧找来翻译人员,田园和队员了解到,幸存者是缅甸人,52岁,被困在了酒店二层,在两个床的中间,没有受伤,但非常渴,想喝水。
4月2日,中国救援队从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救出一名幸存者。
中国救援队加快打孔速度,同时医护人员带着生理盐水迅速到位。8厘米厚的楼板被打穿后,救援人员通过观察孔伸下一根软管,将生理盐水送到被困者的嘴边。为了尽快营救幸存者,中国救援队通知多支救援力量来到现场。
“马上救你出来,千万别着急,躲一躲掉落的碎屑。”破拆时,中国救援队队员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兼顾细节,给幸存者拿来眼罩保护眼睛,并通过翻译人员安慰并提醒,“破拆作业会产生很大声响,尽量忍耐一下,不要害怕。”
一个半小时后,救援人员完成楼板的破拆,然而,坍塌的二层充满钢筋水泥的碎块和各种杂物,救援人员接力,小心翼翼地将杂物一点一点清理出去,最终形成了一个大约50厘米宽的生命通道。
“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
“幸存者意识非常清醒,而且配合能力很强,我们通过翻译告诉他,尽量平躺,我们会把脊柱板直接插到他的身后,然后教他用手抓牢脊柱板,大家先把他救上三层楼。”田园说。
幸存者被抬出废墟后,救援人员给他裹上防止失温的保温膜,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身体做简单评估和检查,没有发现男子受伤情况。
4月2日,中国救援队从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救出一名幸存者。
17时40分,中国救援队联合各方救援力量,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援,成功将幸存者从废墟里抬下地面。众多救援队员手挽手,站立成人墙,接力将他抬上救护车。此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也是中国救援队伍在缅甸救出的第9名幸存者,创造了震后120个小时的生命救援奇迹。”田园说,“我们中国救援队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只要我们发现了生命,无论现场多么艰险,我们一定能把人救出来,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