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吹过邕江之畔,花开烂漫春光正好。3月26日,由南宁市总工会联合17个省(自治区)级、市级工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益’锦牵线经纬共生”十八城市职工文化交流活动(南宁站)在南宁市工人文化宫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吸引了西藏自治区和新疆乌鲁木齐、吉林长春、福建厦门、海南海口、四川成都、陕西西安、云南昆明、宁夏银川等地的职工代表参加,170余件民族艺术文化精品跨越山海而来,在绿城织就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时代画卷。
机制创新,构建跨区域文化交融新范式
办一场交流活动,展十八城民族文化。近年来,南宁市工人文化宫扎实推进各民族优秀文化互鉴交融,探索跨区域文化交流新路径、新方法,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首届“三宫联展”、参与跨区域九城市职工书画联展,有效推动八桂特色文化跨区域交流发展。
本次职工文化交流活动,是南宁市工人文化宫借助广西三月三创新打造的“多民族文化”精品系列活动的子活动。另外2个子活动是“中国梦·劳动美”——2025年南宁市“聚民族匠心·展劳动硕果”三月三民族文化展示活动、同沐民族风·趣游三月三——南宁市工人文化宫“益”起读书汇亲子文化沙龙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展现各民族文化特色及劳动智慧,构筑各族职工群众的情感纽带。
“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通过构建‘文化互鉴+劳动赋能’的双向机制,让各民族劳动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特别是在职工文化建设中,我们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文化载体、可参与的活动形式、可传承的精神纽带。我们希望厚植民族文化,构筑精神家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职工文化建设全领域、全过程。”南宁市工人文化宫主任邓丽芬表示。
文化交流,展示十八城职工文化精品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底蕴丰厚、突出各民族特点。170余件民族艺术文化精品在南宁市工人文化宫展出,借笔墨抒发情感,以丹青描绘梦想,用镜头定格美好,展现我国多民族背景下各城市民族文化风貌和工人阶级的精气神,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在书画作品交流区,100件作品百花齐放:成都画家用泼墨展现蜀道之难,南宁画家运用层层积墨技法展现山水之美……
在摄影作品交流区,来自西藏的职工作品《秋收青稞》,拍下了金色麦浪与藏袍彩带共舞的场景;海南海口的《抢修》记录了台风暴雨之夜工人奋战在一线的场景;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剪羊毛大赛》呈现了蒙古族匠人手持传统刀具起舞,羊毛在秋风里翻飞……
广西南宁的壮族铜鼓、浙江海宁的硖石灯彩、福建厦门的漆线雕作品《玉壶春》、陕西西安的剪纸作品《钱龙引财》……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区,一件件作品展现了传统技艺的娴熟技法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笔走龙蛇的书法作品,还是意境深远的绘画创作,抑或是匠心打造的工艺美术品,无不彰显各地职工创作者的深厚艺术功底和无限创造力。
为展示各城市民族特色、办好职工文化交流活动,南宁市工人文化宫组织力量对征集来的作品,从创作背景、文化底蕴、艺术思维等方面精心提炼导读,引导职工群众参与艺术品鉴交流。活动开幕当日,1000多人次到南宁市工人文化宫参观,参展作品赢得广泛赞誉。
“此次活动为广大职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推动各地职工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架起了城市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乌鲁木齐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书记邓小敏说。
深入体验,感受广西民族文化魅力
南宁市工人文化宫推出的广西民族文化“市集”引人瞩目,“美丽锦绣”展示区、“美味广西”品味区、“民俗风情”体验区和“民族服饰”表演区4大主题板块人声鼎沸。
“民族服饰”表演区,模特身着色彩斑斓的服装款款而行:壮锦菱形纹与苗绣涡旋纹在光影中形成“传统纹样元宇宙”,野性的兽皮与现代面料同台“对话”,演绎古老智慧与现代美学的交响……
“美丽锦绣”展示区,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演示麽乜缝制、绣球编织等传统技艺。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刘记石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雪山凭借巧手让一块块花岗岩化作水墨丹青。观众指尖抚过作品的凹凸肌理,感受0.2毫米精度雕刻形成的独特质感。“以石成画,千年不褪”是刘记石雕的特色,一石一锤一錾间凝结着“百锤千凿而不改其志”的工匠精神。
“美味广西”品味区内,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与老友粉的酸辣气息交织升腾,酸嘢、茉莉花茶、邕城凉茶等非遗美食令远道而来的朋友赞不绝口。吉林省长春市工人文化宫宣传科科长徐秀玲手捧酸嘢边尝边赞:“美食是最直接的文化语言,一口酸嘢就能尝到南宁热情。”来自延边的打糕、银川的八宝茶等特色美食,也受到本地群众的欢迎,南北风味奏响了一曲美食交响乐。
“民俗风情”体验区热潮涌动。竹竿舞最是欢愉,数十根竹竿铿锵开合,人们在壮家姑娘指导下轻盈跃动;棕编技艺展区,匠人用天然棕榈叶编织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壮医展示经现代医学改良的艾灸疗法,人们踊跃体验……
各地代表在互动中深入了解广西民族特色文化,纷纷感叹八桂大地生态文化的丰富。从舌尖上的美食,到指尖下的技艺,再到舞台上的活力,大家感受到了这片热土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八桂儿女的热情淳朴。
南宁和海口都具有浓郁的南国风情,地缘相近,友谊深厚。海南省海口市工人文化宫主任张晓波说:“南宁有壮锦、老友粉、红陶,海口有黎锦、海南粉、黎陶,希望两地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踏入这场民族盛会,绣球飞舞、壮锦绚丽,彩调悠扬,美食飘香。深入体验后,我领略到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被广西人民的热情圈粉啦!”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人文化宫副主任刘勇表示,此次活动让他对广西地域文化有了全新认识。
开卷有“益”,铺设民族文化“书香阶梯”
为深化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南宁市工人文化宫以精品读书系列活动——“益”起读书汇为载体,开展线上书推互动专题和线下“悦”读活动。
南宁市工人文化宫根据各城市特色,与九座城市联手制作了“九城市跨区域职工民族文化书单”,并在此次活动开幕式上推出,涉及广西、西藏、云南等地有关民族文化的书籍18本,倡导职工群众在阅读中感受民俗乡情、民族融合与家国情怀。同时,通过翻转课堂、民俗展示、民歌唱响等方式多元解读广西民族特色书籍,将民族节日文化和亲子阅读有效结合。
通过“图书漂流+文化解码”的形式,18本精选书籍在九城职工中形成“阅读接力”,各地职工从字里行间领略不同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各地民族文化跨越地域、碰撞交融。
每本书的扉页特别设置“文化手账页”,记录各地读者的批注感悟。银川市职工在《骆越演义》页边勾勒出“贺兰山岩画与广西花山岩画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南宁市职工在《琼剧通识课》旁描摹“粤剧广绣与琼剧脸谱妆造的艺术融合之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一次次深入阅读与交流探讨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年长者将知识与感悟传递给后辈,青少年朝气蓬勃为文化注入新活力。这不仅让各族群众在文化交流中增进理解,更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心间。
“职工文化交流,既是文化的交集,更是情感的交融。”南宁市总工会副主席谭靖表示,以“益”锦为媒,滋养文化底蕴,升华劳动精神,让十八城职工文化在南宁交织成锦绣画卷,共同绘就职工文化“经纬共生”的壮丽蓝图。
未来,南宁市工人文化宫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跨区域职工文化交流长效机制,深化职工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鉴融合,探索传统文化在工人阶级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重点打造一批彰显工会政治属性、突出工人阶级本色、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活动,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工会组织的澎湃力量。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宾艺苑 通讯员杨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