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红谷滩区处处洋溢着建设的激情,建项目、谋发展的火热场景随处可见。各个项目工地紧紧抓住春季施工 “黄金期”,紧锣密鼓推进施工,全力锚定节点、抢抓进度,向着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冲刺。
2025年,红谷滩区把项目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谋划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全年共计划推进24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65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5.67亿元,涵盖了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等多个领域。
□ 洪观新闻记者 黄欢
未来科学城路网建设全面铺开
作为打造未来智能产业的主战场,去年以来,红谷滩区全面推进复兴大道、洪州大道全线贯通,明月山大道、龙虎山大道等主干路网全面建成,南昌未来科学城范围内32条道路启动建设,各项工程稳步推进,内畅外联、贯通南北、衔接东西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逐渐成型。
其中,红谷滩区科创大街工程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未来科学城东西走向的主干道,科创大街及其周边路网承载着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3月31日,记者走进施工现场,只见多台大型道路施工机械开足马力,高效运转,施工人员奋战一线,现场一片繁忙。
“道路南北半幅机动车道级配碎石、水稳接近完成,科创桥梁施工至支架预压阶段,下一步将摊铺道路沥青,施工慢车道和人行道,桥梁浇筑底腹板、顶板混凝土。”该项目负责人张航介绍道,项目建成后,将极大丰富周边居民出行的便利,提升生活品质。“接下来,我们将倒排施工计划,增加机械、人员投入,抓住最近天气晴朗时间抢抓工期,力争今年4月底完成科创西侧道路开放的任务。”
与此同时,红谷滩区杨岐山大道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作为南昌健康职业学院、技师学院、行知中学周边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岐山大道对于畅通该区域交通、服务师生出行意义重大。在项目施工现场,数台大型挖掘机及压路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作业,施工人员紧密配合,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未来科学城片区交通基础设施,今年,红谷滩区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动行知路、万年街、德兴街等一系列路网项目的建设。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助于构建起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快速网”,畅通区域内各个节点之间的“微循环”,提升该片区的综合承载能力。
布局智能制造产业
近年来,红谷滩区向“新”发力,以“质”取胜,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聚焦“数字产业”和“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在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率先布局,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前沿科技领域抢先布局,江西省北斗、通航数据中心已开放运营,红谷滩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即将开建,有力推动红谷滩区产业创新向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方向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是第一支撑,发展环境是第一保障。为畅通渠道,方便企业对接联系,红谷滩区梳理汇编形成《红谷滩区服务项目办事指南汇编》,并送到各个项目负责人手中。“我们对全区重大重点项目逐一明确了项目对接服务专员,围绕施工建设的关键点、项目推进的疑难点、要素保障的发力点,主动靠前服务,及时指导项目单位高效办事。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属地积极打通 ‘中梗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大局。”红谷滩区重大重点项目推进中心协调推进股股长宋贤喆如是说。
红谷滩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选址于科创大街以南、龙虎山大道以西,项目定位为招引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先进传感器等高端智能制造,采取了第三代产业园区建设理念,设计较多可转变为具备科创、研发功能的厂房,有利于提高利用率,降低空置率。该基地建成后,将为相关企业提供完善的生产运营空间及配套设施,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及产业吸引力。
多条产业链同时发力
在前沿科技与智能制造领域稳健前行的同时,红谷滩区的现代服务业正蓬勃兴起,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全新引擎。
去年,红谷滩区55个产业项目全面开花。其中,保利大剧院盛大开业,迅速跃升为南昌的文化新地标。江西国控基金产业园、江西金控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同样热火朝天,用友南昌产业园三期、海康威视南昌科技园也相继步入收官阶段。这些产业项目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更成功串联起一条条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
迈入2025年,红谷滩区的重点产业项目持续发力。
位于红谷南大道与前湖大道交会处的华宏汽车品牌中心,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项目,占地27.74亩,总投资20亿元。目前,项目负二楼结构施工已完成,一期将于今年8月竣工。该项目将全力打造品牌高端、服务最优、环境最美的汽车品牌商业中心,也是集购车体验、新车交付、售后服务、文化休闲、跨界消费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
今年,红谷滩区将深入开展“项目大会战”,落实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大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实现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增”。同时,瞄准“7510”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深耕现代金融业、建筑业、商务商贸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会展业、高端智能制造业、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七大链条,主攻智能装备、VR产业、产业基金、智能建造、高端商务五大集群,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未来产业抢先布局,着力构建具有红谷滩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