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绳编手艺人:指尖技艺千“编”万化

  一根红绳,左手压圈握实,右手次第缠绕,再将线尾穿进线圈拉紧,很快,一个吉祥中国结就在绳编手艺人陈淑婕手中成型。

  一根彩绳、三缠两绕,织就千变万化的绳结。“南昌绳编”代表性传承人陈淑婕在或粗或细、色彩斑斓的线绳中,让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传统与新潮文化的碰撞中延续新的生机活力。

  □洪观新闻记者 吴跃强 文/图

  坚守匠心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绳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一种体现。”陈淑婕说。绳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万年前。《周易》中有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在文字出现以前,人类的祖先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事情,有了文字之后,结绳演变成为一种装饰。

  “南昌绳编”由江右行商文化促进发展起来,出自江右经营结艺生意的家族,编织技艺多为家族手工作坊母女相传。

  陈淑婕出生于1989年,受外婆和妈妈的启蒙,从小就对绳编这门手艺有着浓厚的兴趣。陈淑婕告诉记者,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总会悬挂中国结。每到这时,母亲就不知从哪“变”出一堆彩色线绳开始编起来,也会手把手地教她如何走线、编织成结。

  2012年,机缘巧合下,陈淑婕开始在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樟树林展示馆担任讲解员和手工指导老师。由于工作性质,她接触到了更多非遗项目,包括绳编、花艺、剪纸、黏土捏塑等。

  陈淑婕对绳编情有独钟,经常学习绳编的技巧。为能掌握更多的绳编方法,陈淑婕利用休息时间在网上搜索视频及图解资料,边看边琢磨。

  在陈淑婕的绳编生涯中,她不断学习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南昌绳编的原材料主要是各种颜色的棉、麻线绳和草绳等,由一根绳从头至尾穿梭、缠绕而成的。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有盘长结、如意结、纽扣结等。”陈淑婕介绍,绳编制作过程重在徒手结绳,主要有四步结绳步骤:编(结)、修(形)、藏(拙)、添(彩),其核心手法在于一个“结”字,寄托了人们对生命连绵不绝的希冀,也契合了中华民族重团圆的习俗。

  在绳编过程中,手艺人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样式繁多、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

  一根线绳连着传承与创新

  绳编技艺重在“手工”,区别于机器编织的“格式化”,手艺人将巧妙构思编进丝丝缕缕之中,编就一个个充满灵气的饰物,这也是坚守传统技艺手艺人的成就所在。

  2018年的一天,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找到陈淑婕,希望她能参与老物件的修复。原来,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大礼堂挂着6盏八角宫灯,宫灯每个角下面都垂着一条流苏,也叫灯穗。这些宫灯都是老物件,年头久了,流苏已经老化、脱落,颜色都暗淡了许多。

  陈淑婕要重新编织48条流苏,替换原来的流苏。“每一根绳子的位置和长度都必须经过精确计算和调整,才能保证最终的作品美观大方。”陈淑婕找来各种线绳,仔细对比原来的流苏,按照原样编织了新的流苏。

  “流苏的编织不难,难的是颜色也要和原来的一致。”陈淑婕说,宫灯的流苏带着一种古朴的美,她找了很多种染料不断地尝试,花了几个月才呈现出满意的效果,挂在宫灯上摇曳生姿的同时又不失端雅庄重。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陈淑婕不断融入现代工艺材料及艺术表达形式,加入金银股线混编,并将绳编和珠宝、玉石等搭配设计。她还学习了国外“Macrame”的编织风格,结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用线绳编织出像蕾丝般的花样。

  在陈淑婕看来,千百年的传统绳编艺术,只有不断创新,吸引年轻人的喜爱,才有传承下去的活力。

  秉持大胆创新的精神,陈淑婕创作了很多实用性强的绳编物件,将绳编美学融入生活,她编织的精美时尚的项链、手链、戒指等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年轻人喜爱。

  让绳编走向千家万户

  2018年,南昌绳编制作技艺被列入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绳编在南昌有了更多的表达机会。

  作为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陈淑婕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绳编技法传给更多的人,让这项技艺能够传承下去。

  这些年,陈淑婕致力于结绳技艺的宣传和推广,积极参与非遗技艺进校园、小小传承人等活动,并带着编绳技艺走进赛事、展会,通过亲身示范和耐心讲解,将绳编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唤醒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感知和文化审美。

  为了能让绳编技艺走进千家万户,陈淑婕自学视频制作,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大绳编艺术的影响力、传播力。

  随着绳编技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此技艺并慕名而来,甚至有海外友人通过网络,定制精美绳结,感受“中式传统”的时尚感。

  此外,陈淑婕还定期在南昌市文化馆上课,教大家做生活里比较常用的一些手工小饰品。如今,有1000多名学员学习了绳编技艺。“很多学员绳结编好后,送给身边的朋友,这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陈淑婕说。

  “绳编不只是艺术品,而且能融入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用品。”陈淑婕说,绳编手艺人巧手编织出各种日用品和装饰品,除了观赏性还极具实用性。戴在手上的手链、挂在脖子上的项链、戴在头上的发箍、放在车上的挂件,都能用绳子编成。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绳结元素也被广泛运用,盘扣等为服装增添了独特的个性和文化韵味。

  每一个绳结,都蕴含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每一次编织,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陈淑婕希望更多人去了解、欣赏绳编,让这门传统技法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让它所承载的美好寓意和文化内涵,永远流传下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绳编手艺人:指尖技艺千“编”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