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赏花地图”徐徐展开 “花样经济”不断升温

转自:贵州日报

▲游客在观山湖区郝官村油菜花田拍照。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才江 摄

开阳县禾丰乡“玉水金盆”油菜花海一角。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超 摄

3月下旬,黔中大地樱花进入最佳观赏期,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贵阳贵安依托花海掀起“赏花经济”热潮:以“赏花+”模式串联民宿、美食、研学等多元业态,推动“春日经济”全面升级,民宿和“赏花宴”预订量激增,“尖货”折耳根、“赏花季限定奶茶”受热捧,周边乡村借文旅融合实现增收。

从“颜值”到“产值”,从“赏花游”到“花产业”,这片土地正书写着生态与发展共荣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观山湖区朱昌镇

“花田火锅”烹热“春日经济”

春日阳光洒在长滩河畔,观山湖区朱昌镇郝官村200余亩油菜花田正值盛花期。金黄花海沿河蜿蜒铺展,白墙农舍点缀其间,复古观光小火车在花海里穿梭,凉亭里热浪翻滚的火锅升起浓郁的香气,呈现出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涮着毛肚看花海,这才是春天该有的仪式感。”来自南明区的游客张先生将烫好的牛肉放在油碟中翻滚,一边吃着火锅,一边惬意地享受眼前的乡野美景。

这场“赏花+火锅”的创意,源自郝官、长冲两村与贵州赤焰置业集团的精心布局。去年6月,两村与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由集团旗下的贵州宇舫文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建设,通过景观营造、业态植入、文化挖掘等“组合拳”,将传统农耕区转型为“长滩河童话小镇”农业旅游景区,盘活土地资源,构建“企业投资+村集体入股+村民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步步惊心(玻璃栈道)、空中飞艇、空中自行车、稻田捉鱼、摆渡车、观光小火车等多个主力项目已全面开放。”贵州宇舫文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张倩说,赏花季期间,“小镇”单日最高接待量达1.3万人次,平常日均4000人左右。

“朱昌镇坐拥长滩河天然景观,沿岸的古河堤遗址、古营盘遗址等都是不可复制的文化符号。公司希望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稻田养鱼、果蔬采摘;激活文化创新链,引入非遗工坊、民俗演艺;提升旅游服务链,探索亲子研学、康养度假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本。”张倩说。

沿河而建的美食街上,村民丁燕在小吃摊前忙得不亦乐乎。“以前要跑到市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业,每天能有200多元收入。”她说,村里像她这样依托景区经营小吃摊的农户已有54户,炸洋芋、蛋炒饭等乡土小吃成了游客眼中的“网红美食”。

在花田边的“占思妹刺绣坊”,朱昌镇非遗传承人李秋正在整理各类刺绣作品和蜡染制品。“赏花季期间,游客多了不少。希望通过这样的契机,将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传扬出去。”李秋说。

据朱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郝官、长冲两村通过“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正在加快形成“春赏花、夏亲水、秋收稻、冬养生”的全季旅游格局。随着“长滩河童话小镇”农业旅游景区工程的不断推进,曾经的传统农业村正沿着长滩河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贵安新区湖潮乡芦猫塘村

“三花”织锦添彩富美乡村

当春风拂过贵安新区的山野,湖潮乡芦猫塘村正上演着一场视觉与趣味的双重盛宴。

芦猫塘村位于红枫湖畔,与贵安樱花园观景台相邻。湖边,连绵的油菜花如金色绸缎般铺展至天际,与远处红枫湖的碧波、樱花园的粉雾交织成画。每当微风拂过,花浪翻涌,蜂蝶翩跹其间,空气里弥漫着清甜的油菜花香。

据芦猫塘村驻村队员彭昌柱介绍,按照湖潮乡提出樱花、油菜花、向日葵“三花”发展模式,芦猫塘村经过科学选址和规划,培育出120亩的油菜花田,并特意保留了田埂上的野花野草,打造出“半野生”的生态景观。春天赏花,夏天收菜籽榨油,秋天还能种绿肥养地,一块田三季不闲。

除了美丽的花海景色,走进芦猫塘村,沿着蜿蜒的村道前行,游客还能在斑驳的围墙发现另一番惊喜——哆啦A梦向盛开的油菜花海打招呼,宫崎骏笔下的龙猫坐在粉色座椅上遥望贵安樱花园的浪漫,周杰伦《告白气球》的歌词化作具象表白在村道墙面上。

“以前,这里都是灰扑扑的水泥墙,冬天的时候看过去,显得特别荒凉。”芦猫塘村村民王亮坤告诉记者,自从芦猫塘村美丽家园项目开展以来,曾经杂乱无章、卫生堪忧的村内街道,如今已规整有序、丰富多彩。

据了解,芦猫塘村美丽家园项目于2023年获得批复,建设内容包括围墙、花池、文化背景墙、竹篱笆建设、木栈道标识标牌等。

如今,走进芦猫塘村,村内绿树成荫,房屋错落有致,各家各户的庭院整洁有序,各具特色。王亮坤说,家里家外变得规整干净了,大家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村庄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于是,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主导下,村民、美院师生与志愿者共同创作了700米墙绘长廊,用童话般的笔触将整个村庄装点成会讲故事的“露天美术馆”。

当游客循着墙绘故事漫步时,街角处一阵香味悄然弥漫。寻味过去,只见不少村民推着装饰一新的移动餐车,热情地招呼着过往游客。

车上琳琅满目的美食让人目不暇接,不仅有清香四溢的清明粑,炸得金黄酥脆的螺丝洋芋等熟食,还有当地村民种植的板栗、红薯、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大饱口福。

除了美景美食,芦猫塘村于3月29日至4月6日期间举办首届“樱你而来·集福有礼”主题文旅活动,以创意集福打卡形式串联贵安樱花园八大特色景观,打造“文化体验+趣味互动+消费激励”的全新春日游园模式。

“等樱花、油菜花季过了,全村还要种上向日葵,做到一年四季都留得住游客,努力实现芦猫塘村‘颜值’‘气质’‘产值’三提升。”芦猫塘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小燕说。

清镇右二樱花园

花海人潮共绘“增收图谱”

3月24日至27日,黔贵大地连续保持晴朗天气,清镇右二樱花园进入最佳观赏期,全面激活了当地的赏花经济。

右二樱花园毗邻红枫湖,约有3500亩樱花,既有早樱,也有晚樱,红色和白色的花瓣交织在一起,沪昆高速公路、贵黄公路穿园而过。从上空看,这里好似一幅姹紫嫣红的“湖畔樱花山水画”。

当地采取一系列举措,全力提升游客的赏花体验:以扫码支付方式替代传统的人工停车收费,有效缓解车辆拥堵问题,为游客打造更加舒适、便捷的游览体验;对樱花园内部道路实施交通管制,设置值守卡点,确保园区秩序井然;按功能划分,将摊位分为美食区、观赏区、活动区和娱乐区,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合理布置垃圾桶和移动公厕,并安排保洁人员全天候巡视,及时清理垃圾,确保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享受到安全、整洁、舒适的环境……

“我们去年也来了,但由于天气原因错过了右二樱花最美花期,今年终于赶上了,美不胜收。”广州游客胡女士说,以右二村的民宿为“中转站”,她和朋友还去了贵安樱花园和黄腊樱花园,接下来还打算去百里杜鹃,借着贵州“超长待机”的春天,尽情享受“花花世界”的美好。

一般来说,3月和4月是清镇乡村旅游的低潮期,但在右二樱花园的客流推动下,红枫湖周边的乡村旅游热潮在赏花季提前开启。

红枫湖镇右二村的蒙安·夕舍艺术美学民宿咖啡馆,几乎每天都能卖出数百杯手冲咖啡,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冲村的知林居民宿,几乎每天都是满房状态……樱花园附近的42家精品民宿及旅居农房、40户农家乐、10家咖啡馆和小酒馆,经历冬季的“蛰伏”后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清镇,樱花盛开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一种自然现象已衍变成一种经济现象。

花溪区

精耕花事提升赏花体验

春风轻拂,吹开了秀美花溪的万紫千红,也吹动了赏花经济的“一池春水”。

秀美花溪是全域沉浸式赏花的好去处。来到高坡乡,可徜徉于大洪花海、云顶花海,邂逅一场紫色烟雾的浪漫;在花溪公园,可漫步于月季、桃花、牡丹花海里,寻找心中的真爱;来到十里河滩,粉红的樱花与金黄的油菜花争芳吐艳,一条花溪河蜿蜒穿过,将花儿的绚烂色彩倒映其中;在天河潭景区,绚丽的迎春花海和神奇的贵州喀斯特山水浓缩盆景等待游人探秘;漫步青岩古镇,那些爬满老宅、民宿房前屋后的小花也别具特色……在这里,每一处花景都令人赏心悦目,每一缕花香都幽幽沁人心脾。

3月26日,花溪公园里早已开满各种春花,迎春花、早樱、碧桃、红花檵木……红的黄的,一朵朵、一簇簇,鲜嫩的花朵在暖阳的照耀下愈发明媚,成为春日里的“顶流”,吸引四方来客蜂拥而至。

“繁花四季、溪水长流”的花溪,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让游客在赏花季更有看头,花溪公园早在五年前就启动赏花升级工程。

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园林规划部专业技术人员孙丽娜介绍,花溪公园根据实际情况,过去五年,每年都实施不同的种花赏花项目,已经先后打造出月季核心区、郁金香、牡丹园等赏花景观。目前,花溪公园月季核心区约有15亩,牡丹园达9000平方米,公园内除寒冬外,几乎季季有花赏、处处是风景。

“像牡丹园,是经历过消失后又重新恢复的。”孙丽娜介绍,早期,花溪公园就建有牡丹园,后因品种退化和天气变化等原因,牡丹园消失了很长时间。在赏花提升工程中,花溪公园耗时两年,通过专业技术管护,终于打造出40多种品类的牡丹园。“牡丹预计四月份就能开花,到时候游客可以一睹牡丹这花中之王的国色天香。”孙丽娜说。

为满足游客赏花游园的需求,花溪公园还投入数十台伴游机器人,以提升市民游客智能游园体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款机器人操作方便,游客微信扫码就可以启动,轻轻喊一声“你好,小白”就能唤醒服务。该机器人以黑白配色为主,既能为游客提供智能便捷的代步游园功能,还能提供景点讲解、语音互动以及娱乐播报等多项功能。

紧邻花溪公园的十里河滩,两大片油菜花同样吸引不少游人前往观赏。“赏花热”也激发了赏花经济的活力。

十里河滩上的麦翁古寨是周边有名的旅游目的地,这几天一到中午,古寨里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几乎都座无虚席,挤满了赏花游客。梓木山庄在古寨经营十多年,今年针对赏花季特别推出赏花团购套餐、春季时令菜等,生意十分火爆。“最近天气好时,出来赏花的人特别多,山庄一天都要接待两三百人。”梓木山庄店长田乾说。

开阳县禾丰乡

“玉水金盆”漾动致富春潮

阳春三月,开阳县禾丰乡青龙河畔,占地千亩的“玉水金盆”油菜花海进入盛放期,金色浪潮与碧水青山相映成趣,绘就一幅灵动的水墨田园画卷。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油菜花海进入最佳观赏期,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人潮涌动间,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在禾丰乡明德广场对面,村民于时品经营着一家小吃摊,售卖凉粉、凉面、冰粉等特色美食。“3月22日那天是周六,生意特别火爆,游客量剧增,一天下来,摊位营业额就达到3000多元。”于时品说,一年之中,油菜花赏花期就是自家生意的“黄金时段”。

据了解,赏花季期间,周边像于时品这样靠摆摊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仅小吃摊位这一项,每日就能为村民们带来数万元的收入。与此同时,附近的农家乐、民宿也迎来了营业高峰。

“最近的顾客比平时多,不少老顾客都会提前打电话把菜预订好,油菜花花期还有半个多月才结束,待天气回暖顾客会更多。”罗哥乐农家乐老板罗廷州说。

为牢牢抓住赏花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禾丰乡精心策划推出打铁花、花田音乐会等系列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看有文化、听有故事’,更要‘吃有特色、玩有新意’。”禾丰乡乡长罗迪说。下一步,禾丰乡将持续推进“旅游+”战略,将茶园、田园风光与节庆活动深度融合,让乡村旅游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记者手记

“花海”即“金海”

许发顺

这个3月,贵阳贵安的春日画卷再次被花海铺满。从千顷梅林到万亩樱花,从金黄的油菜花到火红的桃花,这座“千园之城”以花为媒,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花样动能”。

生态资源变现,从“一朵花”到“一条链”。贵阳贵安的赏花经济,始于生态、成于产业。贵州梅园周边衍生出“乡村大市集”,农家乐收入激增,土地流转更让村民转型为“园丁”“导游”,实现“家门口致富”。贵安樱花园则以上万亩樱花为核心,融合无人机表演、文创市集、智慧导览等业态,打造“中国最美樱花目的地”。这种“生态变现”不仅限于单一景点,花溪区串联高坡云顶花海、十里河滩樱花带,推出非遗体验与山地越野;乌当区通过“Country Walk”线路,将花海徒步与民俗文化结合;清镇市以“赏樱热”为核心,策划推出樱花主题跑步和路边音乐会……各地差异化发展,形成全域联动的赏花经济网络。

产业链延伸,农文旅融合“花式创新”。赏花经济的魅力在于其产业链的延展性。在贵州梅园,茶饮品牌的“赏花季限定奶茶”、梅花入馔的“赏梅宴”、融入梅花元素的竹编工艺品,将传统农业升级为文旅体验;清镇樱花园带动周边民宿“一房难求”;开阳县“玉水金盆”油菜花田与米坪乡黄桃花海则通过农旅融合,推动农产品销售,发展采摘体验游。

守好生态底线,护“花”更护“饭碗”。在生态变现的热潮中,贵阳贵安始终坚守绿色底线,对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实施“三水同治”,空气质量常年稳居全国前列,宜居宜业宜游指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亦为生态护航,无人机巡航监测、智慧监管系统守护着“生态资产”,而“民间河长”“护花志愿者”等公众参与机制,让市民成为优良生态环境的共建者。

漫步贵阳贵安,花海与人潮交织,传统与现代共鸣。这里的故事不仅关乎春日繁花,更是一场关于生态价值、产业创新与乡村振兴的深刻实践。当“颜值”转化为“产值”,赏花经济的芬芳,正飘向更远的未来。

(《“赏花地图”徐徐展开 “花样经济”不断升温》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赏花地图”徐徐展开 “花样经济”不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