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徐鹏航)国家医保局已印发中医类(灸法、拔罐、推拿)、中医外治类、中医针法类、中医骨伤类、中医特殊治疗类五批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基本覆盖了中医涉及的所有诊疗服务,通过规范价格项目,促进中医服务提质增效。
这是记者28日从国家医保局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解读直播活动上了解到的。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连接着医院和患者,关系着医院提供的服务能不能收费、怎么收费合适。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专班项目组负责人张雯介绍,国家医保局连续五年指导各省份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重点将中医类优先纳入调价范围。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价格管理技术专班负责人唐菲介绍,中医类立项指南体现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新的价格项目颗粒度更大,对新技术也更加友好;体现对优质医疗技术的支持,对手法要求较高的针法、骨伤等技术探索按医生级别差异定价;体现对成果转化的支持,设立了仪器针法的价格项目,解决此类创新成果收费问题,助力加快成果的转化。
张雯介绍,过去各地中医类项目数量差异较大,多的600多项,少的也有100余项。新的中医立项指南对服务产出相同的项目进行“合并同类项”,一共99项,虽然数量减少,但能够兼容的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其中,将各地的特色针法纳入“特殊手法针法”项目收费,被列入地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针法技术,不需要重新申报新增项目。
此外,立项指南对一些项目的计价单位进行了调整,如将针法按“穴位”收费改为按“次”收费,更好突出技术价值。
据悉,国家医保局已指导5个试点城市和3个试点省份探索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5个试点城市已通过两轮的调价实践,在价格总量调控、分类形成等核心机制中体现支持中医传承创新发展。
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累计印发27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国家医保局表示,预计后续还将编制发布10批左右立项指南,做好原有价格项目的规范整合,畅通新技术收费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