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通讯员 杨丽
病历书写是医疗流程的核心环节,它不仅详细记录了患者的诊疗过程,更留下宝贵的治疗经验。但病历书写也是件枯燥乏味的工作——对于症状相似的患者,医生要不停录入重复内容。
“过去,书写一次普通病程记录耗时15至30分钟不等。使用DeepSeek大模型后,只要把病人的相关数据指标输入电脑,就能自动生成一次病程记录,加上人工复核,耗时也就5分钟左右。”张辉是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病历书写是其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病历书写变轻松后,他能留出更多时间巡视病房,观察病人病情。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高科介绍,2月26日,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实现DeepSeek-r1大模型70b版本的本地化部署和阶段性应用工作。应用场景涵盖病历书写、病历质控、病理与影像分析、临床决策支持等多个环节。“本地化部署,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个人信息安全。”
在张辉看来,DeepSeek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医生的事务性工作,还能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水平。
“重症医学科与其他科室不太一样,接纳的病人年龄跨度大,病种繁多。即便医生经验十分丰富,若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必须查询相关医学指导,才可进行下一步治疗。”张辉介绍,通过使用DeepSeek,能调用海量医学文献和临床案例,供医生快速准确地查找资料。同时,通过录入病人相关症状或读取此前生成的病历,DeepSeek还能迅速分析病人病情,梳理诊断流程、治疗建议,提供用药规范及注意事项等参考,为患者提供更早更精准的治疗。
心跳、血压、血氧饱和度……在重症监护室中,各种仪器随时随地都在产生海量数据。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大模型在接入医院信息、护理等系统后,能结合前端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查询相关临床案例并提供治疗方案供医生做诊疗决策。而在过去,医生只能用常规方式,汇总病人所有信息后才能做诊疗决策。
对于公众关注的“AI是否会替代医生”讨论,高科表示,“医院接入DeepSeek旨在用AI辅助诊疗,并非取代人工诊疗。比如,患者胸痛时向AI咨询,AI会罗列出多种原因和治疗方案,但患者究竟因何而痛,只有通过医生诊断,作进一步检查才能知晓。”AI可以帮助医生完成大多数事务性工作,让医生更专注诊疗服务;可以辅助医生提高诊疗水平,作出更精准的诊疗决策。“虽然AI能提供治疗方案,但是否适用于病人身体状况,最终还须医生审核把关。”
当前,许多医院已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AI正从“效率工具”逐渐进化为“决策伙伴”。高科认为,随着数据安全技术的完善(如封闭内网运行)与临床场景的深化,智慧医疗将推动医疗质量与可及性双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比如,通过AI回访患者,能收集患者近期健康状况,并自动形成病历供医生研判,让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更加高效康复。”高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