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存在不确定性的行情,想要配置宽基ETF的投资者可以缓一缓。
2024年下半年才火起来的宽基ETF投资热,开年就已经遇冷?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多只跟踪沪深300、上证50、科创50等宽基指数的ETF持续呈资金净流出情况。例如当前场内规模最大的宽基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截至3月25日年内已“失血”超170亿元。
2024年9月末才“亮相”的中证A500ETF开年来也持续“失血”。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首批10只中证A500ETF中,除富国、嘉实两家公募旗下的产品,其余8只中证A500ETF从2025开年至3月25日,均呈现资金净流出态势,合计资金净流出163.16亿元。
时隔近10年,股票ETF再现单月资金净流出超千亿
进入2025年以后,资金就开始大量抛弃股票型ETF,尤其是宽基ETF。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今年以来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出1161.99亿元,其中2月股票型ETF单月资金净流出1086.97亿元,终结了自2024年6月以来连续8个月资金净流入的记录。而上次单月内股票型ETF资金流出额超千亿元的记录,还要追溯至2015年6月。
据同花顺iFinD,今年以来共有12只ETF资金净流出额超50亿元,其中7只为宽基ETF。有三只ETF年内资金流出超百亿元,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两只宽基ETF各占一席,截至3月25日两只产品年内资金净流出分别为174.63亿元、132.51亿元。
而2024年才冉冉升起的宽基ETF“新星”、一度因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引起热议的中证A500ETF,也没能幸免于这场资金流出潮。
以首批10只中证A500ETF为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这批产品在2024年刚上市的10月(10月15日上市)和11月,分别吸引了456.72亿元、796.46亿元的资金净流入。其中,当前规模最大的国泰中证A500ETF,上市仅7个交易日后规模就突破百亿元。此后又仅用10个交易日,规模就突破了200亿元大关。
不过早在2024年12月开始,这批产品的吸金能力就明显“熄火”。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4年12月,这10只产品的吸金能力从前一个月的700多亿元断崖式下降至131.66亿元,且首次出现了单只产品资金净流出的情况。今年1月这10只中证A500ETF共吸引到的净流入资金已不足百亿元。今年2月,这10只产品更是全部呈资金净流出,合计净流出资金超120亿元。
今年3月以来截至3月25日,除嘉实中证A500ETF吸引到6.83亿元资金净流入以外,其余9只产品月内仍呈资金净流出,其中国泰中证A500ETF已经连续2个月资金净流出超30亿元。
不买宽基买科技?
“撤离”宽基ETF的资金都去哪儿了?
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是年内唯二两只“吸金”超百亿元的ETF,吸引资金净流入额分别为119.37亿元、116.81亿元。
截至3月25日,年内“吸金”量居于前十名的ETF产品中,还有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天弘基金旗下的机器人主题ETF,华安基金旗下的黄金ETF等产品。
除热门产品外,新发的宽基产品需要“帮忙”,也可能导致资金从宽基ETF中流出。今年以来,公募围绕科创综指ETF、自由现金流ETF又开展了多轮发行与募集“大战”,业内人士表示,在没有增量资金的情况下,可能有部分资金会从已有的宽基ETF中流出,去“帮助”新产品完成销售任务。
此外,中证A500ETF自身表现不佳,也可能导致投资者不愿再继续持有。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收盘,首批10只中证A500ETF中,只有2只产品净值在1元以上,其余产品成立半年仍在“水面下”挣扎。
宽基配置当下可以缓一缓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唐屹兵指出,宽基ETF产品存在“涨的时候赎回、跌的时候申购”的现象。因为一方面机构买宽基ETF比较多、相对理性;另一方面购买宽基ETF的个人投资者多为投资年限长或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他们更倾向于做波段,包括使用网格策略、定投策略等等。
此外,他表示也可能存在2024年行情较为低迷时,大量资金借道ETF涌入市场,而在今年市场回暖时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的情况。
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指出,市场机会不多的时候,资金没有方向,就会选择左侧买宽基加仓位,等待机会。而今年市场结构性和主题机会比较多,就出现了资金净流出的情况。
唐屹兵认为,是否配置宽基ETF取决于个人风险偏好和投资知识。“对于对投资认知和时间相对有限的个人投资者,宽基是比较好的选择。”
柳军则提示,由于4月初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想要配置宽基ETF的投资者现在可以缓一缓,当下资产配置可以选择以红利和恒生科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