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利
春光渐暖
全国各地抢抓水利工程建设黄金期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
一起来看~
花滩子水库工程
3月20日下午,位于铜仁市思南县境内的花滩子水库工程成功截流,标志着花滩子水库工程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工程建设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花滩子水库工程 杨毅 摄花滩子水库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一座以供水、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Ⅱ等大(2)型水库,正常蓄水位491米,总库容1.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发电量2166万千瓦时,年供水量8505万立方米。
林海水库工程
3月21日,在牡丹江市林海水库输水工程一期1#隧洞出口生产区,我国首台高寒高纬度小洞径“大禹号”TBM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正式开展施工掘进。随着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2025年复工大会暨TBM始发仪式的举行,这一群众期盼多年的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按下了“加速键”,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林海水库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位于牡丹江海林市境内的海浪河上游,由林海水库及团结取水枢纽组成,项目总投资38.86亿元,计划建设总工期48个月。林海水库建成后,可向牡丹江及海林市年输送1.8亿立方米优质水源,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5万多亩,可利用水能资源发电,将下游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对改善居民生活生产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宣威水库工程
近日,在宣威水库建设现场,250余名建设者奋战在水库建设多个作业面,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建设,30余台机器设备在工地上进行挖掘、运输,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宣威水库建设现场 粟超 摄宣威水库是纳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是列入《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工程任务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兼顾发电,是Ⅱ等大(2)型水库。工程建成后,既可提高凯里老城区、凯麻新城区的防洪能力,又可有效解决“凯里——麻江”中心城区三片区和周边农村83.2万人,以及6.49万亩连片灌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
3月18日,全国六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开始建设。该工程总投资73.84亿元,是全国水利建设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的“两重”标志性工程,也是2025年全国重大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和工程信息化。
项目完工后,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率将由目前的31.6%提升到40%,年节水量2125万立方米,粮食产量将由164万吨提高到180万吨,将进一步补齐灌区基础设施短板,提高灌区灌溉保障能力,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于落实国家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椒花水库工程
椒花水库工程项目已进入冲刺收尾阶段,但由于项目点多面广,后续建设任务依然较重。目前共有四五百名建设者奋战在项目一线,枢纽工程正在进行消力池、发电机厂房等附属构造物建设,以及金属结构安装,确保今年具备下闸蓄水条件。
椒花水库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59.07亿元,总库容约1.7亿立方米,为大(Ⅱ)型水库工程,主要由水库枢纽工程、大溪河引水工程、供水工程等三部分组成。作为未来长沙市的第二大水库,建成后可为浏阳市、长沙县年平均供水8620万立方米,惠及40多万居民。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
近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迎来今年首个重要施工节点——京杭大运河围堰顺利合龙,标志着淮安枢纽主体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高峰期。据了解,为确保淮安枢纽水上立交主体扩建工程的快速推进,水利建设部门在大运河淮安枢纽段的南北侧设置了两道围堰。围堰合龙后,施工区域将进行抽排水作业,为后续施工创造便利条件。淮安枢纽总投资17亿元,建成后,淮河入海水道行洪能力将达到7000立方米每秒,可有效减轻淮河中游防洪除涝压力。工程建设期间,大运河船只将经由导航明渠航行。
围堰合龙标志着枢纽工程真正进入了主体工程的施工阶段,下一步主要的任务就是河道清淤、上层土方的开挖,预计4月底左右进行正式的主体工程施工。
综合自江苏新时空、天眼新闻、贵州日报、央视新闻、浏阳日报、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