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颖)昨天,市政协举行情况通报会,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通报了“老老人”服务保障相关情况。
“我们绘制了全市‘老老人’分布热力图,实现‘老老人’在哪里,设施供给在哪里,服务跟进到哪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在老龄化程度较高、“老老人”数量多的街道(乡镇)建设了105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155万老年人,占全市常住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26.7万,约占全市“老老人”总数的40%。此外,还累计为“老老人”家庭建设养老床位2万张,签约长期居家照护服务近2000单,建成助餐点2410余个。
下一步,北京市将加快制定出台《北京市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管理办法》等政策,推动将更多养老服务资源向“老老人”倾斜聚焦。“今年将布局建设5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建2000张养老家庭床位,建立‘老老人’数据管理平台,构建服务数据可统计、服务质量可监测、服务过程可追溯、服务效能可考核的管理闭环。”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672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为86.7%,完成转型建设老年护理中心32家,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20家。全市开设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从不足20家增长到近100家,开放安宁疗护床位从不足百张增长到1400余张;全市老年护理院(中心、站)达到158家,床位近1600张。
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聚焦“协同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完善康复护理支撑体系”“推动养老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整合农村涉老服务资源、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调动多元化社会力量、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开展调研。
相关
“冬南夏北”旅居养老平台上线144家机构
本报讯(记者王琪鹏)眼下春暖花开,许多老人已迫不及待开启旅居康养行程。截至目前,本市“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机构服务平台已累计上线144家旅居养老机构,这些机构分别来自河北、海南、云南等7个省区市。
去年11月15日,本市“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机构服务平台上线。北京康养集团副总经理张硕介绍,旅居养老主要是面向60岁至75岁之间的老年人。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他们为每位老人都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而且还配备了“养老管家”,随时响应老人的需求。
张硕介绍,除了短期的体验团,他们未来还将开发一些长居类的产品,时间在半个月到半年不等,从而达到“居行”的效果,“老年人及家属可以通过北京养老服务网,或者到北京康养集团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进行咨询。”
吃得好不好、服务好不好、口碑怎么样,是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如何让老人更舒心,子女更安心?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副处长欧阳胜男介绍,民政部门将把一些具体问题通过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反馈给平台上的养老机构,推动养老机构有针对性地丰富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能力。
目前,在“冬南夏北”平台上线的机构已经达到了144家,涉及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接下来,平台还将重点与山东、山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对接,为北京老人提供更多的旅居养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