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记者翁榕涛 实习生赖桂筠 马雨欣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冠宇(688772.SH)董事长徐延铭带来了《关于加强全国碳市场协同监管 加快市场主体和产品扩容的建议》。
徐延铭认为,全国碳市场已运行近4年,目前仅纳入发电企业。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我国形成了强制市场与自愿市场并行的碳交易体系,但在规则制定、监管模式及体系构成方面还有待提升和完善。
完善碳市场规则制定、监管模式及体系构成
上述所提问题具体体现为,现货市场制度体系建设中,以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参与为主;现有制度规则设计对于后续纳入新行业、推出新产品的兼容性不足,导致新行业纳入进度远不及预期;参与市场主体及产品类型也较为单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存在不足,未形成多主体参与、期现货结合的碳交易体系。
据了解,全国碳市场涉及的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是一项复杂的整体性、长期性工程,目前还处于建设完善的阶段,对于新制度的出台、新行业的纳入、新产品的推出,会涉及发改、工信、金融等多个部委。
因此,徐延铭建议,在碳市场运行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系统性思维,扩大“智囊团”的涵盖范围,建立部际沟通联络机制,允许相关部门参与研究决策和监管,充分发挥各部委优势,及时互通行业企业信息,共同制定更适合不同减排水平的行业企业的配额分配方案,更兼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行业纳入及管理,从而为市场提供预期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
此外,从国际和国内试点经验来看,一个成熟的碳市场体系,纳入的行业和参与交易的主体类型一定是多样的,只有一个行业、一种类型主体的市场,极易形成单边市场,导致市场缺乏流动性。
基于上述问题,徐延铭建议,借助多部委的力量,推动除发电企业外的其他行业企业提升排放数据核算盘查的基础能力,从而具备纳入排放管控条件,尽快实现行业扩容。
同时,允许碳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机构等非控排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开立交易与注册登记账户,在现货市场中作为对手方,在临近履约期,控排企业普遍囤货惜售的环境下释放配额,助力企业按时完成履约任务。
市场一直翘首以待推出碳排放权期货。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控排企业需要制定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减排计划。现阶段碳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控排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管理工具,影响企业稳定经营。
徐延铭认为,加快上市碳排放权期货,实现期现货协同发展,提高碳定价效率,通过远期价格信号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安排,在适当时机进入市场买卖配额,以更低成本实现减排,保障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广期所积极推进碳排放权期货上市
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稳妥有序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和碳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期所已经积极推进碳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与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智库机构等进行合作,围绕合约规则设计的重难点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究和实地调研,推进技术系统准备工作等等。
当前全国碳市场呈现显著的“潮汐现象”,履约期外交易活跃度低迷。数据显示,2024年配额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但春节后多次出现单日零成交。现货市场流动性不足、参与者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碳排放权期货的研发被视为打破僵局的关键。业内人士指出,欧盟碳市场70%以上交易量来自衍生品,期货通过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功能可稳定企业预期。中信期货数据显示,欧洲控排企业普遍利用碳期货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赵亮认为,我国碳排放权期货市场发展面临的首要挑战在于跨部门治理协调的复杂性。一方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体系需同时衔接环保部门的配额分配机制、第三方机构的CCER核证流程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市场规则制定,实际操作中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完全打通,如地方试点市场与全国碳市场配额转换规则尚未完全统一,导致期货合约设计面临数据真实性验证难题。
另一方面,CCER项目重启后减排量的认证标准、交易规则如何与期货市场挂钩,仍需生态环境部与金融监管部门共同细化指引,这种协调成本可能延缓市场创新进度。
据了解,近年来广期所稳步推动碳排放权、电力等战略品种研发,围绕合约规则设计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实地调研,基本完成碳排放权和电力合约制度设计方案。此外,广期所与清华大学、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信息中心、中电联等智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多次参加高规格行业会议,多渠道发声,持续营造良性舆论环境。
在国际合作方面,围绕新能源、碳排放权和电力等绿色产品,广期所与全球部分期货交易所建立了稳定的沟通渠道,探讨品种、业务和技术等方面合作模式。
下一步,广期所将稳妥推进碳排放权和电力期货上市,探索推进绿电、绿证等期货前期研发工作。做精做细碳市场基础研究,完善碳排放权合约制度关键设计。
此外,广期所还将积极布局CCER期货市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望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广期所将持续跟踪研究CCER现货市场,探索CCER期货市场建设,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