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具身智能和 AI 双主线轮动行情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两会提振市场信心,泛科技资产重估进行时,当前仍处于人形机器人及科技成长板块“有为”窗口

01大势与风格

财政发力货币宽松,两会提振市场信心。本周两会顺利召开,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宏观政策的总体基调相较去年更为积极,尤其在财政端。2025年4%左右的财政赤字率显著高于过去5年水平,政府加杠杆意愿显著提升。货币政策方面,今年明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较去年也更为积极,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及会后央行负责人均明确表态“适时降准降息”,货币财政政策的基调有助于当前市场信心的提振。今年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会后市场对于A股盈利弱复苏估值强支撑的逻辑有望得到延续。

外需不确定性增加。本周海外市场依旧弱势震荡,特朗普政府针对加墨的关税政策冲击市场风险偏好,本周公布的2月PMI及就业数据边际走弱,美国基本面持续上行动能略显不足;与此同时,美去通胀节奏缓慢,而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复持续冲击市场风险偏好,对加墨关税政策的实施或导致美国去通胀过程更为艰辛,市场对于美国经济未来不确定性担忧上升,本周美元资产持续走弱。本周公布的国内最新出口数据也显示外需不确定性的上升,一方面,1-2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较前值有所回落,春节错位效应外,“抢出口”效应减弱以及外需波动也为今年出口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因素。

市场进入基本面验证窗口期,泛科技资产重估进行时。下周国内社融通胀数据公布,市场将进入基本面预期验证的关键窗口期,市场短期波动性或有所增加,但泛科技资产中期重估逻辑仍将持续演绎:1)一方面,短期来看美元或仍将延续弱势震荡,欧日基本面短期相对优势及潜在加息预期可能会对处于相对高位的美元构成一定压力,此前低估的新兴市场资产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窗口期。2)另一方面,国内弱复苏预期延续,两会宏观政策有望提振市场盈利预期,A股“盈利弱复苏估值强支撑”的逻辑有望得到延续。3)估值比价角度,当前A股仍具有较强吸引力。当前全A近十年估值分位约为52%,而美股(以标普为例)估值分位约为79%。结合当前中美基本面及科技产业发展趋势,中国资产的估值修复趋势不改。4)最后,海外风险因素的冲击对短期A股影响有限,短期海外类“滞胀”担忧对国内政策及需求影响有限,更长视角下“特朗普2.0”国内应对或更为充分。中国泛科技资产的估值重塑过程仍将延续。

02中观行业与景气

科技强修复,动能窗口仍在。本周在年度国防预算增速数据及俄乌局势影响下,国防军工行业涨幅第一。计算机、传媒、机械、汽车等科技与高端制造方向本周较上周完成了明显修复,AI智能体与其他应用方向成为市场新关注热点。近期锑、钴、锶等小金属频频涨价,带动工业金属及有色行业本周涨幅第二,此外,铜、金方向亦有明显贡献。红利相关行业本周表现垫底,但周五有所修复,石油石化行业受本周国际油价下行影响较大,地产行业进入政策预期空窗期,较上周强劲表现出现一定调整

本周A股机器人板块显著修复,从我们此前构建的机器人(等权)全指(当前185家公司)观测来看,本周机器人板块成交额占比均值(8.5%)较前高值(2月26日)的12.3%已有显著回落,接近机器人板块第二轮行情的成交额中枢水平(8.2%)。从板块融资余额来看,板块公司样本中有133家公司为两融标的,当前融资余额总计为678亿元,较2024年9月23日的276亿元增长146%,与板块区间涨幅144%较为匹配。

人形机器人板块当前更多被视为A股风险偏好的“矛”,从风险偏好观测窗口角度,我们认为三月仍处于“可为”阶段,我们在《2024年A股深度复盘—峰回路转》中提出,A股的复杂性以及背后的企业盈利及经济周期决定了A股的波动性很难降低,在每一次由于缺乏明确增量信号所致的横盘震荡期后,都会进行大势层面方向的抉择,回顾2023与2024年,A股每年都至少出现了两次横盘震荡后的“决断”时刻,第一次是传统的“春季决断”,往往发生在一季度经济数据明晰后的四月。当前来看,一方面时间角度,当前尚未进入决断窗口,因此或仍处于“可为”阶段,另一方面鉴于2023年及2024年市场走势较为波折,2025年春季决断重复过去两年向下决断的可能性也在减弱,因此短期来看,机器人及科技成长方向战术层面价值仍不能轻言忽视。

通用智能体Manus推出,在GAIA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3月6日凌晨,中国AI创业公司Monica推出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体产品Manus,迅速引发科技圈与资本市场关注。与传统AI助手不同,Manus通过多智能体架构在云端虚拟机中运行,可自主调用浏览器、代码编辑器等工具,完成从任务拆解到成果交付的全流程操作。例如用户上传10份简历后,Manus能像人类HR一样解压文件、分析信息并生成排名报告。技术层面,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最先进水平成绩,性能超越OpenAI的同类模型,其技术底座融合深度学习、强化学习与自监督学习,支持任务中断恢复与用户偏好记忆,实现“拟人化”服务。

AI Agent具有高度智能化,能够相对独立的执行复杂任务。AI Agent是一种具有自主性、适应性、交互性等特征的智能“代理”,它以大型语言模型(LLM)作为其核心引擎,其系统主要由规划、记忆、行动、工具组成。AI Agent通过规划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子目标,并通过自我反思和学习来优化决策过程。它具备短期和长期记忆能力,能够利用短期记忆进行上下文学习,并通过外部存储实现长期信息的保留和检索。此外,AI Agent能够调用外部API获取额外信息,以弥补模型权重丢失的信息,并通过行动模块执行决策,选择适当的行动策略来完成任务,如记忆检索、推理、学习和编程等。Agent智能体模式中由AI独立地承担大部分工作,用户只需提前设定目标和提供必要的资源。这种模式下,AI充分体现了智能体的互动性、自主性和适应性特征,接近于独立的行动者,而人类则更多地扮演监督者和评估者的角色。

从“大脑”到“双手”,Manus是AI应用工程化的重要里程碑。从底层技术上,Manus或许并非颠覆式技术突破的产物,而是基于现有大模型进行系统性工程优化的集成创新,他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思考”转化为“行动”,实现了AI  Agent从辅助工具到自主生产力主体的提升。相较于传统AI仅能提供建议或答案,Manus通过多模型协同架构实现了完整的任务闭环:从目标拆解、工具调用到成果交付,其类人类工作流的执行能力展现了工程化落地的关键突破。这一突破的本质,在于将AI技术从“大脑”延伸至“双手”。并且,Manus为各行业提供了可复用的创新范式:其开源计划与技术架构降低了二次开发门槛,使得医疗、教育、企服等各个垂直领域可以基于自身场景需求,通过“基础能力复用+垂直模块定制”的方式构建专属Agent。Manus的推出有望催化AI垂类应用及各类AI agent的加速落地,软件端“AI+应用”有望持续受益。

阿里巴巴发布开源推理模型通义千问QwQ-32B,可在消费级显卡上实现本地部署。3月6日凌晨,阿里巴巴正式发布最新的开源推理模型通义千问QwQ-32B。通过大规模强化学习,千问QwQ-32B在数学、代码及通用能力上有所提升,整体性能比肩DeepSeek-R1,同时大幅降低了部署使用成本,在消费级显卡上也能实现本地部署。QwQ-32B采用了Apache 2.0开源协议,目前,所有人都可免费下载及商用QwQ-32B模型,或通过网页版Qwen Chat进行体验,该模型也将免费上架通义APP。通义千问QwQ-32B的推出有望进一步降低各类企业接入AI大模型的成本,特别是对于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提升了数据安全保障,同时硬件门槛的下降也有望催化AI端侧产品的普惠化落地

AI算力订单加速落地。近期,A股多家公司算力订单落地,3月4日,海南华铁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海南华铁大黄蜂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杭州某公司达成一份为期5年、总金额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次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蓝耘科技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北京算优科技有限公司与X公司签订了《算力云服务协议》,合同总金额(含税)达37.07亿元,期限为60个月。

近期AI产品链各个环节频频迎来催化,算力端重点厂商订单加速落地,通义千问QwQ-32B可在消费级显卡上实现本地部署,催化垂类行业加速部署AI大模型,同时降低硬件门槛加速端侧产业化落地,Manus的推出则是AI从“大脑”到“双手”,AI应用工程化的重要里程碑,有望催化AI垂类应用及各类AI agent的加速落地,多重催化之下,AI产业链新一轮行情可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具身智能和 AI 双主线轮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