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偌大的宝赛村里,极目所见,亮点众多,可圈可点。但最能打动我的,还是那一抹亮丽的“夕阳红”。宝赛村位于池州市牛头山镇中部,全村面积约12平方公里,总人口397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690人。于是,村里因势利导,在交通便利的小区门口办起了老年食堂和老年大学。
我首先走进老年食堂。因为是周日,食堂不营业。但里面干净整齐,一尘不染。桌凳擦得油光水滑,摆放有序,食品安全、卫生等规章制度整齐地悬挂在墙上。工作人员告诉我,食堂场地有村委会提供并经营管理,运营资本来源由五部分组成:村委会补一点、镇政府助一点、民政局贴一点、社会捐一点、老年人自己拿一点。就餐费按照60~70岁、70~80岁、80岁以上年龄结构分别收取6元、5元、4元。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身体残疾或卧病在床的老人,还可以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每顿饭菜为一荤两素一汤,菜品根据老年人的口味定制,每天不重样。让我既惊讶又羡慕,这样的伙食标准在城里吃一顿早餐都很勉强啊!很遗憾,没能亲见老人们开怀就餐、大快朵颐的幸福场景。
参观完老年食堂,我来到二楼的老年大学。教室里窗明几净,桌椅整齐。教室正面是黑板和投影仪,背面靠墙是一溜整齐的书橱。书橱里的图书有时政类的,有文艺类的,有科普类的,有生活类的……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不禁让人感慨,那些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跟牲口、农具、庄稼打交道的老农民,如今能坐在这里,安静地读书看报、听课学习。
老年大学常年开设:文化班、法治班、兴趣班。文化班主要学习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例如汉字、诗词之类,提升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法治班主要学习一些基础性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村民们增强法律意识。兴趣班主要根据学员需求学习一些休闲养生的技能,例如二胡演奏、黄梅戏、舞蹈、剪纸等,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在老年大学活动室里,我参观了学员们的手工剪纸作品展。所展作品五花八门,栩栩如生,风格或拙朴,或雅致,或精巧,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让人耳目一新。真的很难想象得出,这些作品竟出自那一双双曾经长满老茧的手。
每当晚饭后,夕阳西下,乡村广场上,流光溢彩,热闹非凡。村民们拉起二胡,悠扬的琴声随着晚风飘荡。在二胡的伴奏下,黄梅戏爱好者唱起黄梅小调,倒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更多的村民跳起广场舞。用翩翩舞姿舒缓劳动的疲乏,用轻盈的舞步合拍生活的旋律。那些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了一辈子的人们,终于在晚年绽放出醉美的“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