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痛风,大家往往对“高嘌呤食物”深恶痛绝。但在对待“痛风饮食”上,大家可能有个误区:认为只要不吃、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就能避免高尿酸、痛风的发生和发展。
但实际上,除了“高嘌呤”食物,还有一些饮食因素也对尿酸的升高和痛风的发作有很大影响。
01
限制食物“嘌呤”含量
可能出现反作用
痛风是由于嘌呤的代谢产物——尿酸在人体关节、组织中沉积,引起的一种以关节部位红、肿、剧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近些年,一些医学家、营养学家对于“通过食物摄入的嘌呤会增加痛风风险”这一观点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饮食摄入仅占人体内嘌呤来源的20%,剩余80%是由人体自身细胞代谢产生的。
另一方面,多数高嘌呤食物是肉类,如海鲜、动物内脏等。如果严格控制饮食嘌呤摄入量,又没有做好正确的营养搭配,很有可能引起营养不良,这对于痛风患者的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严格限制动物性食物的情况下,为补充能量,人们有可能吃下太多的主食。而大量主食的摄入又有可能引起血糖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会影响尿酸的排出,最终有可能导致高尿酸和痛风的发作。
中华医学会发布的《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中指出,食物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危害不能单纯以嘌呤含量来界定。更健康、均衡的饮食虽然不能在短时期内直接控制尿酸水平,但有利于整体和长期的健康。
02
合理控尿酸,应该怎么吃?
■ 远离高糖、果糖、甜饮料
果糖的代谢不仅会促进嘌呤的产生,还会抑制尿酸的排出,从而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痛风发作。
研究发现,常喝含糖饮料,会增加痛风的发生率,且喝的量越大,增加的程度也越大。
高糖食物、含糖饮料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的风险,而肥胖、高血脂又是高尿酸的风险因素。有实验曾研究过减肥人群的尿酸浓度水平,发现坚持吃低脂、低热量的减肥食物就能让尿酸水平下降。
■ 避免酒和含酒精饮料
首先,酒精会直接影响尿酸的排出,造成尿酸堆积;同时,喝酒能加快嘌呤的代谢,导致体内血尿酸水平急速增高,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另外,人们在喝酒时常常会搭配一些高嘌呤食物,这就增加了嘌呤的摄入量。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提到,黄酒的嘌呤含量较高,其次是啤酒。白酒的嘌呤含量虽不太高,但白酒因酒精度数较高,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排泄。
因此,痛风或高尿酸患者应尽量避免喝黄酒、啤酒或高度白酒,也要控制红酒和其他酒类的摄入量。
除了啤酒、红酒、白酒之外,如今市面上有一些融合了果汁与酒精的预调酒,虽然尝起来酒味儿不浓,但酒精含量也不可忽略。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和避免。
■ 高脂饮食也会“埋雷”
高脂饮食会通过增加肥胖的风险,导致痛风的发生和发展,形成“高脂饮食—肥胖—痛风”的通路。
长期大量摄入高脂肪饮食,尤其是油炸、煎烤类食物,会诱导体内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提高炎症水平。这种炎性环境会导致尿酸在体内更容易结晶,最终导致痛风的发展和急性发作。
对于尚未发展成痛风的高尿酸患者,以及处于痛风间歇期的朋友,可以适量食用选择得宜、加工恰当的肉类和海鲜等,它们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优质蛋白。
每天吃肉类的总量建议不超过150克。从饮食均衡的角度来说,可以不同肉类搭配食用,比如食用不超过75克畜禽肉和不超过75克海鲜。
此外,贝类的嘌呤含量非常高,不建议高尿酸患者食用。
03
这些痛风患者的“忌口”食物
其实可以吃
根据《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嘌呤含量在150~1000毫克/100克的属于高嘌呤食物;
含量在75~150毫克/100克的为较高嘌呤食物;
含量在30~75毫克/100克的为较低嘌呤食物;
含量<30mg为低嘌呤食物。
■ 蛋类、奶类
人们误以为蛋类、牛奶属于动物性食物,痛风患者不能吃。
实际上,蛋类和奶类的嘌呤含量都很低,鸡蛋、鹅蛋、牛奶的嘌呤含量为1毫克/100克,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又不用担心嘌呤摄入过量。
■ 豆制品
大豆中嘌呤含量很高,干豆的嘌呤含量高达218毫克/100克,但将大豆做成豆腐、豆浆、纳豆后,嘌呤含量会显著降低。如豆浆的嘌呤含量为29毫克/100克,纳豆的嘌呤含量为110毫克/100克,都不属于高嘌呤食物。
豆制品作为低脂肪、低胆固醇,又能补充优质蛋白的食物,对痛风患者的营养补充也是有益的。
■ 粗粮
大部分粗粮的嘌呤含量比细粮高,属于中嘌呤食物。
而且有部分粗粮的嘌呤含量很低,比如:玉米面(12毫克/100克)、土豆淀粉(5毫克/100克)、地瓜(13毫克/100克)、高粱米(15毫克/100克),它们都属于低嘌呤食物。
只要能做好粗细搭配,就不用担心嘌呤摄入过多,还能享受粗粮中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对身体的积极作用。
📢特别提醒:高尿酸或痛风患者一定要多喝水,喝水能直接促进尿酸的排出,对于改善尿酸结晶沉积和痛风石的产生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