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杨璐 范佳
郭辰昊 发自北京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接受来自中外媒体记者的提问。当天有60多家媒体的120余名记者到会采访。代表们共回答了10个问题,回应公众关切,现场气氛友好、热烈。与会记者表示,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令人印象深刻,期待山东在“走在前、挑大梁”的道路上越走越扎实。
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
6日下午1时,媒体记者就陆续来到现场架机位、找座位。活动开始时,现场已座无虚席。在现场,媒体登记处摆放着推介山东的“伴手礼”,有书籍、图册等,不时有人前来翻阅。
简短的开场白后,全体会议正式开始,代表们审议发言。审议过程中,14位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踊跃发言,谈感受、话民生、说发展、提建议。
审议发言结束,进入集中采访环节。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山东2024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566亿元,增长5.7%、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今年将超过10万亿元,“挑大梁”作用更加彰显。
“山东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如何?山东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举措?”首个问题来自中阿卫视记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山东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
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感受最深刻。作为一位从北京引入山东的高科技企业负责人,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果虎代表回答提问时,带来一个好消息:“昨天国内顶尖的一个芯片设计公司来到了山东德州。”良好协同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来众多上下游企业来山东考察交流,5年来他从北京带到山东的200余名技术骨干无一人离职,同时还吸引了在上海、浙江等地工作的人才回德州工作,自己也从被招商的对象转变为地方的招商顾问。
人工智能是两会热词。“当前最大的风口和机遇是人工智能,山东将牢牢抓住机遇,全面拥抱人工智能,这方面山东有自己的优势,制造业基础坚实,应用场景十分丰富。”山东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孙爱军代表在回答现代产业发展部署的提问时说,近期将在13个领域出台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每年推出20个左右标杆性应用场景,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开辟新的蓝海。
向海图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来自巴西劳动者电视台的记者对农业农村话题感兴趣。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红旗代表回答伊始就说“感到很亲切”,去年曾随省政府代表团访问巴西,山东与巴西在农业方面交流合作特别多。去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8万亿元,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加工业总值和农产品出口也居全国第一。
山东是海洋大省,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这其中,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尤为重要。
从事海洋科研工作3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代表回答提问时谈到,山东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实力雄厚,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蓝鲸1号”“国信1号”“海葵1号”等大国重器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自主设计制造水平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串联山东16市文旅资源,“齐鲁1号”旅游列车本月开行
近年来,山东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为来自文化战线的代表,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研究馆员周郢在回答光明日报提问时说,山东充分发挥人文沃土优势,搭建和拓展国际人文交流的载体渠道,有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圈出海,山东日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他深刻感受到,品牌活动影响越来越广泛,文化出海产品越来越丰富,国际友人来山东越来越多。
开放团组活动现场还传递出“好客山东”的诚意。本月山东将开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让国内外游客享受不一样的快乐之旅。列车每天发行一组,途经山东16市35处站点,串联起山东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资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适合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价格优惠、服务到位。
对农业农村感兴趣的巴西劳动者电视台记者毛路,和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代表互加了微信。“之前都是听别人怎么讲中国,在电视上看中国,近年来有机会来中国,亲眼见证中国的发展。”毛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