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王利明 本报记者 赵修彬
吉林市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持续推动“白名单”扩围增效,促进在建已售房地产项目如期建成交付。经各方共同努力,截至2024年末,全市“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4个,审批同意金额10.08亿元,累计放款3.86亿元。
在“统”字上下功夫
通过构建“推送—反馈—推送”工作闭环,吉林金融监管分局加强住建、金融监管、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沟通,引导房企合理信贷资金需求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
工商银行吉林市分行配合推动问题项目成功修复。例如,第二批推送的“荣邦天悦”项目暂不符合贷款条件,经协调机制推动,项目得到及时修复。2024年6月纳入第三批推送名单,工行吉林市分行加快推进对接工作,前中后台各部门形成合力,8月27日贷款全部发放。
中国银行吉林市分行与建设银行吉林市分行以银团贷款方式给予5亿元贷款额度。“在对‘东山片区宜山东路两侧地块六(寰宇时代)’项目进行现场尽调及分析后,确认项目符合住建部5个条件及金融监管总局五项标准,联动省、市分行相关部门提前介入,通过平行作业、绿色通道等方式,提高审批时效性。”中国银行吉林市分行行长付雷表示,该分行集中精干力量加班整理上报,推动该项目3天即完成审批,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在“精”字上做文章
吉林金融监管分局工作专班每日调度,准确掌握辖内各机构贯彻落实协调机制工作情况,第一时间了解审批进展。建立“日监测、周调度、月分析”监测分析机制,按项目逐个监测授信情况和融资发放情况。围绕主办机构、实际融资需求、未提供融资项目进展等,制定20项统计指标,多维度了解城市房地产融资服务情况,建立房地产项目台账,及时反馈项目数据,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吉林金融监管分局督促银行开辟绿色通道,切实提升授信审批效率,做到“应进尽进”“应贷尽贷”“应放尽放”。对放款进度较慢的项目开展“一对一”督导,聚焦堵点问题,主动对接项目公司,优化审贷流程,加快贷款审批发放。对暂不满足贷款条件的项目,约谈相关机构,剖析问题症结,研究解决对策,并提报工作专班。
为推动政策更好地落地见效,吉林金融监管分局积极参与政府专题会议,配合研究制定持续推动吉林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丰富房地产政策工具箱,以新政策助力房地产平稳发展。探索优化“白名单”推送路径图,细化职责分工、流程步骤和具体要求,按照项目三分类要求,做好项目审核把关和推送,同时要求银行机构做好盖章反馈,持续提升项目清单质效。
在“严”字上不动摇
吉林金融监管分局指导银行前置介入项目准入审核,锚定“白名单”项目条件和标准,通过现场会审等方式,优化项目筛选审核。督促银行机构合理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融资需求,不盲目抽贷断贷,推动辖内逾期难交付房地产项目建成交付。督促主办行严格开展尽调,剔除无实际融资需求的项目,压降虚高融资需求,提高贷款落地率。
吉林金融监管分局加强项目分类管理,落实“推送—反馈—推送”闭环管理,对于金融机构反馈暂时存在问题的项目,创新建立政银企协商平台协调解决。加强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信贷和重点房企风险监测,推动“白名单”项目单独建账核算,项目间资金不得混同,严禁项目资金挪作他用。监管部门针对性设计EAST模型,定期开展已放款“白名单”项目贷款资金监测,对发现的疑点数据及时组织核查,推动各相关银行机构严格执行资金发放、使用、偿还全流程管理,切实防范房地产信贷资金挪用风险,形成“白名单”项目资金监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