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黑龙江日报
□张笑晨 本报记者 刘大泳
天气转暖,春耕正当时。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一系列先进的农耕技术,为新一年的丰收夯实根基。
走进合作社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便是智慧农业监控大屏,通过实时监测农情信息,实现线上管控、智能识别、集成作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同时,配套建设覆盖全域的田间物联网设备,构建智能化土壤监测网点,实时上传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肥含量、PH值、墒情、耕层厚度、耕层质地、侵蚀度等信息,实时监测作物长势、病虫草害发生趋势等,让种地变得有据可循。
玉成合作社的农田里传感器星罗棋布,它们如同敏锐的“触角”,实时监测着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等关键数据,并将信息即时传输至后台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精准掌握每一寸土地的“健康状况”。
无人机在这片土地大显身手。播种时节,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快速穿梭,携带种子均匀播撒,将农药、叶面肥均匀喷洒,高效且精准,极大缩短播种周期,既保障作物生长,又减少人力投入与农药损耗。
在秸秆处理环节,秸秆翻埋还田技术被广泛应用。多台秸秆翻埋机穿梭在田垄间,将秸秆粉碎后深埋入土。
测土配方施肥更是玉成合作社提升备耕质量的“点睛之笔”。合作社与农业技术部门紧密合作,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分析土壤中的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并依据检测结果,为每一块土地“量身定制”施肥方案。
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最为骄傲的当属育苗基质,以当地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如秸秆、稻壳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无害化处理与科学配比,既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又具备诸多优良特性,为种苗根系生长提供充足空间,让根系自由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