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由寒转暖,自然界的阳气升发,同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升发,此时应注意养护好我们体内的阳气。晒太阳是补充阳气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黄帝内经》很早就告诉我们春天要养阳气。中医认为,晒太阳不仅可以温煦体内的阳气,强健骨骼,同时还可以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
那么,晒哪里、什么时间晒效果更好呢?
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全身阳气汇聚的地方。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百脉会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最好能晒到正午的阳光,也就是11时到13时之间。我们平时可以选择在午饭后,到室外让阳光洒满头顶,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背部
民间有句俗话“养背就是养全身”。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背部分布的基本都是人体的阳经,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大有裨益,还可以起到补充人体阳气的作用。
可以选择在10时至15时晒背。初春天气比较凉,晒背时一定要避风,做好防寒保暖。晒背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每次半小时即可。
(稿件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微信公众号:中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