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必须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好自己的事”,系统推进“稳预期、扩内需、谋转型、促发展”。要锚定高质量发展与稳增长,把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机结合,推动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经济参考报》今日起聚焦念好“稳、进、扩、改”四字诀,推出“2025:观势谋局‘谱新篇’”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春潮涌动启新程。多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有望实现良好开局。
“稳定预期”“稳住楼市股市”“积极稳外贸稳外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锚定一个“稳”字,宏观政策分进合击更有力度,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更有担当,民生保障筑牢底线更有温度,中国经济将进一步乘势而上,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稳预期:政策合力蓄发展势能
“综合施策扩大消费”“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3月下旬,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如期召开,向世界传递出强有力的政策信号。
回顾去年,我国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稳”的态势巩固并延续。
再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业内人士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稳”住回升向好态势,各项政策必须更加给力、持续发力。
“‘稳’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强调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单纯保稳难以实现,必须在‘进’字上取得突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进”意味着要通过实施一系列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的调节力度。
——稳住需求端,重在扩内需。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多个部门正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多个宏观政策将协同发力,着力扩内需,尤其是促消费。“要真正地全方位扩内需,巩固需求自我增长的基础,以此释放供给端潜能,助推‘稳’的基础更加牢固。”张立群说。
——稳住生产端,锚定“基本盘”和“压舱石”。
粮食安全是国家头等大事。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4130亿斤,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从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持续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