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吉林网
家住吉林省集安市大路镇古马岭村的高福有是一名退伍军人,1955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71岁。1968年清明,病重的爷爷将当年仅14岁的高福有带到自家后山上的烈士墓前,嘱咐道:“孩子,这五座墓你一定要照顾好,里面躺着的都是英雄。你要向他们学习,长大后参军报效祖国。”年幼的高福有把爷爷的嘱托记在了心里。自那时起,每逢清明时节,他都会来到烈士墓前祭奠先烈英灵,这一扫就是57年。
1976年,高福有听从爷爷的话光荣入伍,先后在辽宁、内蒙古当兵。遗憾的是,他始终未能找到烈士家人的信息。1982年,高福有退伍回家务农,由于家里条件有限,寻亲一事便耽搁下来,但他一直没忘爷爷嘱托。当年无名烈士墓就在他家附近,高福有每天都要巡上一圈,打扫杂物、查看墓况……“每天我都要去看一眼,要不心里总是感觉缺点什么,不踏实。”高福有的力量是单薄的,却也是他的全部!
2013年,这5名无名烈士墓统一迁移到了青石镇烈士公墓。虽然公墓距离古马岭村近200公里,但他仍然一边坚持祭扫,一边攒钱寻亲。2017年高福有终于踏上了寻亲之路,先后前往山东、湖南、四川等地,虽然没有找到烈士亲人,但还是到各地烈士陵园管理部门、慈善总会等相关机构登记备案,并累计捐赠17000元,他向工作人员嘱咐一定要帮助寻找,实在找不到,这笔钱就捐给陵园,也算帮爷爷了了一个心愿。
2015年,在得知高福有老人的事迹后,驻守在青石镇的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青石边境派出所、云峰边境检查站民警深受感动,主动帮助老人驱车运送树苗、祭祀品,协调解决老人祭祀期间就餐和住宿问题。在老人不便来的时候,民警积极担负起看护陵园、清扫周边卫生、照料树木的工作,每逢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时机,民警都协调乡镇政府与老人和辖区群众,一同为烈士扫墓,临近的黄柏边境派出所、云峰电厂、学校、供电所等警企单位也闻讯而来,10年来共组织开展祭扫英烈活动80余次,参与群众千余人。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熟悉的誓言在空灵的山谷间再次回响。2025年清明如期而至,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青石、黄柏边境派出所,云峰边境检查站民警,联合云峰电厂水工部党支部、青石供电所与57 年“义务守墓人”的高福有如往年一样,在青石镇烈士公墓前,紧攥右拳、庄严宣誓,两代人带着不同的职责,印证相同的“初心”。每清扫一处尘土、每除去一棵杂草,他们的心灵都似乎得到了新的净化;每献上一束鲜花、每栽种一棵树苗,他们的手掌都似乎攥握了新的力量。一朵朵白色的雏菊象征着他们对先烈的敬仰、一棵棵嫩绿的松枝诠释着他们为职责的守望。
“眼前的54座烈士碑,大多都是无名烈士,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取如今的和平年代……”坐在陵墓前的碎石上,高福有从背包中拿出寻亲的老物件,向民警职工们讲述起这段57年的“红色”历程,有苦有泪、有情有心,话语间,仿佛时光倒流回50多年前,甚至是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老一辈革命军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如今的幸福生活,高老57年如一日地守护英灵,正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脱下军装,换上警服,我们的使命职责仍旧不变,一定会传承前辈的精神,守好祖国边境,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青石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王浩感慨说。
青松翠柏、黄土银碑,如今的陵园早已褪去最初的简陋,没有声声哀乐悼鸣,却满怀庄重和憧憬,对过去的继承,对未来的期许,民警职工们和高福有脱帽默哀。漫长的3分钟将周边的空气凝固,表述着两代人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守边重任的内心独白。挽联随风飘舞、先烈永存长眠,一行人站立在山林之间久久不愿离去,身处东北抗联“红色之城”,每一次祭扫的感触都沁入他们的心田……
春风拂过,松柏飒飒作响,两代人在鲜红的党旗下,在革命先烈的英魂前,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先驱的深切悼念,染红了肃穆的清明,照亮了他们赤诚的心,让“红色守护”在苍松翠柏间薪火相传。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昆鹭 来源 通化边境管理支队 通讯员 郑博文 图片 韩秉儒、依震龙
初审: 梁欢欢
复审: 张彦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