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逸柳投研笔记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时先生在塘边坐,傍有井,故以之喻学云。
《传习录·陆澄录》
这段话是我很喜欢的,池塘和水井比起来,面积很大,可能是水井的几十倍、上百倍,但是水井自然有其优势,就在于有源头,而且经过了层层过滤和沉淀,所以其水质比池水要好很多,生机无限、生意不穷。
阳明先生所说的“生意”是生机和活力的意思,当然,“生意”这个词有做买卖的意思,最早是在傅咸的《羽扇赋》的序言部分,“吴人截鸟翼而摇风,既胜于方圆二扇,而中国莫有生意,灭吴之后,翕然贵之”,“生”是个动词,产生的含义,“意”则是兴趣。生意生意,就在让人们产生购买产品和服务的那个意思。
阳明先生这段话是用池塘和水井来比喻做学问的,得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经常接触新的东西而理念,而不是固步自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习惯于用自己已有的技能,那样基本上不可避免会犯芒格先生所说的“锤子错误”。
思路上避免“固步自封”,王阳明还教了我们一个方法,便是启发性思维,他坐在池塘边上,看到旁边的水井,就有了“有源”和“无源”思考、“生意不穷”的思考。
而放在商业或者投资场景,阳明先生所说的道理同样生效,我们都关注“价值”,价值的核心就在于“生意不穷”,能让人们不断产生某种意思,也就是说要有个“源头”,并且这个源头是持续不断的。
商业场景,“生”的“意”是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意愿,能够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帮助人们完成某个任务;投资场景中,可能就没有那么实在和具体,这个“意”可能纯粹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分析”、“梦想”、“幻想”、“臆想”、“遐想”等等,但是如果考虑“生意不穷”,就体现出价值了,毕竟要能够持续不断地让人们有购买欲望,而不是博傻的话,这只股票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了。
评估股票是否“生意不穷”,是否能够让源源不断的人产生购买的欲望,我们也是要像阳明先生这里做的一样,要关注“源头”的东西,往往要么是一家公司的生意好,产品和服务很受欢迎,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依然受欢迎;还有则是价格足够低,可以激发理性人的购买欲望。
当然,对于情绪人则不好说,越涨越买、越跌越卖,但是情绪终究是要散去的,他们的购买意愿不可能连绵不绝。“临时起意”是一种很重要的市场因素。
股票市场中人们产生的“意思”或“意愿”,其逻辑性可没有在一般的商品市场上那么清晰了,正说反说都有道理,这也是市场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每天分歧都如此之大,“意思”变化如此之大,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