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央视
江河湖溪泉,水系相连,水流相通,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泉水是地下水水位的晴雨表。泉水复涌,是地下水水位回升的直接表现。
北京地下水位创十年新高
多处复涌泉眼不断流
曾经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让北京许多泉眼长期干涸。近年来通过地下水综合治理,部分泉眼再度冒出了泉水。冬去春来,这些经历了冬季枯水期的泉眼再次涌动起来。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妙峰山镇陈家庄村,村口的陈家庄泉正汩汩往外冒出清澈的泉水。
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陈家庄村村民 陈志喜:泉水咕咚咕咚地往外冒,我从小这股泉水就有,后来就是80年代左右永定河水断流,我们这个泉水就断流了。
陈家庄泉与永定河相距只有百米之远,过去永定河断流,这个泉眼也曾经干枯40年。随着“南水”进京以及首次对永定河进行生态补水,陈家庄泉突然复涌。而最近这个冬天,它也并没有因为枯水期而断流。
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副主任 李民诗:从监测数据来看,陈家庄泉复涌以后,它的流量相对来说是非常稳定的,目前一直稳定在每秒30升左右。
不仅是陈家庄泉,目前,北京市1361个在册泉点中,有水在流泉达到880个,断流多年的泉眼中,81处泉眼实现复涌,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副主任 李民诗:北京市平原区3月份的平均地下水埋深是12.83米,这跟2015年3月份同期相比水位回升了将近13米,创近10年来同期水位新高。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地下水在用水结构中的占比下降至不足三成。同时,约22%的进京“南水”通过北京市的河道水网等流入地下,促进地下水涵养修复。
目前,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9年回升,地下水储量增加近70亿立方米,严重超采区面积已实现清零。
山西晋祠难老泉复流 水位创新高
这几天,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断流30多年后,重新复流的难老泉成为游客们的热门打卡点。
晋祠博物馆讲解员 张引:诗仙李白曾经泛舟游览晋祠,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当时他看到的景象,就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般。
难老泉是历史名泉,名字寓意泉水长流不竭,但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难老泉却一度断流。监测显示,自1994年断流后,难老泉水位不断下降,2008年跌至最低水位,低于泉口27.76米。
太原市水资源管理保护中心主任 杨锁林:晋祠泉域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它有独立的补水、进水、排水关系,泉域的水均衡系统被打破,主要原因是工农业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大量的煤矿开采带来的采煤漏水,以及长期的降水偏枯。
2012年以来,太原市关停了200多座煤矿、2000多家高耗水企业,同时引来黄河水置换地下水的使用,使得地下水在太原总供水量中的比例从83.5%下降到25.8%。一系列综合措施下,2023年5月,难老泉首次出流,今年1月17日重现喷涌。
游客 苏宏芮:我觉得这个水重新复流,就觉得历史与现在从未断联过一样。
截至3月底,晋祠泉监测水位高于泉口出露高程1.22米,创复流以来新高。
河北邢台泉眼复涌
带动城市消费新业态
河北邢台古时候就曾有百泉竞流的壮丽景象,而随着自然变化和经济发展,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一处处泉眼相继沉寂。就在这两年,不断有泉水陆续复涌,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变化。
在邢台市襄都区1979邢襄创意小镇内的飞龙泉泉眼处,一股水流自池底涌上,四散开来,与周边硬朗的工业风完美融合,成为当地市民前来拍照打卡的热门地点。
飞龙泉位于邢台军需印染实验厂遗址内,近十多年,这里一直都无人问津。2024年,邢台市襄都区对老旧工业遗址进行活化利用,依托这里的工业风建筑和复涌的飞龙泉,打造出了一个新型文化区域。
邢台市1979邢襄创意小镇总经理 卢立军:我们依托飞龙泉,打造了一个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新场景,现在有将近60家的年轻业态,他们的经营情况现在是良好的盈利状态。
依托飞龙泉,小镇还积极探索泉文化创新发展路径,让泉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邢台市1979邢襄创意小镇入驻商家 卢燕:都是用的飞龙泉的水,它就是冲泡起来的口感,真的是比较甘甜的,会保留茶叶的本质的味道。
一泉之变,背后是“节、控、换、补、管”综合施策,更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的不断提升。截至去年底,邢台市超采区浅层、深层地下水位分别较2018年同比上升8.12米、7.67米。
根据2024年最新地下水超采区评价结果,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较2015年减少2.84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量减少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