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瞭望丨“打卡”失序 农耕“受伤”

转自:瞭望

文 | 魏雨虹

安徽池州麦田中的一棵树,原是农户为农忙者遮阳所种,由于被一些网友赋予“孤独的树”意象,意外成为网红“打卡”点。农户反映,因为太多人跟风,树周边5亩小麦遭踩踏,经济损失达五六千元。这一情况提示,需对失序的“打卡”行为加以规范,莫让“打卡”扰农、农耕“受伤”。

农户反映,打卡者将椅子搬到田地拍照,将自行车骑进田里摆造型,躺在麦子上拍短视频等,此类行为显属不文明行为。追寻诗和远方,不能以破坏农业生产生活、损害别人切身利益为代价。即便被社交媒体传播、为网红经济裹挟,打卡者也应坚守尊重他人的底线,不在流量狂欢中忘乎所以。

更深层来看,包括“打卡”行为等在内的网红经济,正在考验乡村治理能力。一方面,管理者应在接住流量与护好农田之间找到平衡。比如通过架设观景栈道、设置隔离带等方式,物理区隔打卡区与农田区,既保护好庄稼,又尽量满足游客拍摄需求。

另一方面,将意外走红的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机遇,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目前,农户承担了游客涌入的成本,包括庄稼损失、农机通行受阻等,却未从流量中获益。若农户无法共享网红经济红利,类似冲突可能再次上演。这就需要从长远着眼,考虑网红景点“打卡”收益反哺农户、将流量导向农产品销售等方式,让农户更好共享红利。

乡村的价值首先在于其作为生产空间的功能性。乡村发展,应遵循“春种秋收”的生存逻辑,尊重土地、敬畏农耕,引导流量更多更好为乡土赋能。

刊于《瞭望》2025年第14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瞭望丨“打卡”失序 农耕“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