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春季海上大风大雾频发,叠加渔汛生产、水上观光、海撒、渡运等高峰,津城海域迎来季节性安全风险挑战。作为水上安全监管主力军,天津新港海事局持续完善安全调度长效机制,三年来累计召开13次定期调度会议,组织551家次单位、1132人次参与交流研讨,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起政企协同的安全治理新格局。据新港海事局副局长谷海涛介绍,这一机制已发展成为保障辖区水上安全形势稳定的重要制度保障。
立体诊断 夯实安全基础
天津新港海事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定期调度机制打造成辖区港航企业安全管理的X光机,通过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情况深度评估,精准识别企业共性安全管理短板,既能晒出“体检报告”,又能开出“对症药方”。在3月31日的视频调度会上,海事执法人员传达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对3月29日“宁远北仑”轮与“江海直达66”轮碰撞事故的警示通报,通过大数据深度剖析了近五年春夏季水上事故规律,结合一季度天津辖区船舶安检典型缺陷,形成“风险隐患分析图谱”。
互学互鉴 培育安全生态
定期调度机制正成为港航企业安全管理提质增效的孵化器。得益于该机制搭建的交流平台,天津新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在申报安全诚信航运公司中遇到的难题才能被顺利破解,经验也能及时共享。而天津中燃船舶燃料公司安全管理绩效评定等级从D级到B级的跃升,印证着政企联动的实效性。“每次调度会议都是我们公司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的加油站。”公司总经理李海滨坦言,海事部门精准把脉形成的“一企一策”和“事事时时解决机制”,让安全管理真正转化为了生产力。
前瞻部署 织密防护网络
面对即将到来的清明、五一、端午等重点时段,天津新港海事局与辖区港航企业共同谋划,从三大维度部署防控举措:在危化品船舶运输领域强化“全链条”管理,针对季节性风险实施早研判、早预警、早防范的“三早”机制,完善船舶机电设备故障预防和密闭空间作业事故预防措施。同时系统宣贯汛期暑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重要要求,深度解读最新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文件,为上半年安全管理工作锚定方向。
“定期调度机制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起海事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网络,通过问题共商、经验共享、责任共担,推动辖区航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跃升,为天津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谷海涛副局长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