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荆州观察|让重大项目快速转化为发展动能

转自:荆州发布

春回大地,万紫千红。4月3日,荆州市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48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519亿元,像一颗颗“种子”撒向荆州大地。项目涵盖产业、基建、环保、民生等领域,是拉动经济的“强引擎”,更是荆州冲刺“5000亿”目标的底气。如何让这些“种子”尽快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真正转化为发展动能?关键要抓住“快”“准”“实”“严”四个字。

服务要“快”,让项目跑出“加速度”。项目落地,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有实招。政府要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简化审批流程,让“企业跑腿”变“政府代办”。领导干部直接包保项目,发扬“店小二”精神,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政府甩开膀子干,企业才能“潇潇洒洒”地闯,促使项目尽快从图纸变成“真金白银”。荆州区“润千纺织”的苎麻面料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半年,靠的就是这种“随叫随到、无事不扰”的“保姆式”服务。

对接要“准”,让项目与产业“双向奔赴”。项目不是“面子工程”,要真正融入产业链。沙市区泰晟融和的空调零部件扩建项目,瞄准美的楼宇空调配套,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5亿元。这说明,项目必须精准对接本地产业需求,形成“上下游联动”,才有前途,才能发展、形成双赢。 

落地要“实”,让项目成为“就业金矿”和“税收引擎”。项目落地后,能否带动就业、增加税收,是检验成效的“硬指标”。洪湖智能制造产业园计划引入30余家企业,提供2000个岗位;监利半导体项目达产后年缴税2700万元……这些数据背后,是老百姓的“饭碗”和地方财政的“活水”。要让项目真正“开花结果”,需强化监督考核,确保项目“不烂尾”、资金“不打水漂”。

环保要“严”,让项目与生态“共赢”。重大项目不能牺牲环境。湖北光大项目二期规划清洁能源发电,实现用电自给自足;江陵亚东建材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既环保又降成本。这说明,绿色技术、循环经济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只有守牢生态红线,项目才能走得更远。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但要让其真正释放动能,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拧成一股绳。实践表明,服务要“快”、对接要“准”、落地要“实”、环保要“严”。只要把这些做到位,148个项目的“种子”,终将在荆州大地长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郁郁森林”。

来源:荆州日报

编辑:鲁春雪

责编:解秀桃

编审:王   

监制:朱永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荆州观察|让重大项目快速转化为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