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到实现历史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建成教育强国,矢志不渝。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今天的中国百舸争流、万木竞秀。建成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需要激发和汇聚各方面的动力活力。
提升教育水平。强大的教育造就强大的中国。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从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到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再到留学生来华求学的规模与人数等,这些都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成就。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2.5亿。今天的中国,亿万人民从教育发展中汲取成长的雨露,走出闭塞的大山、走上辽阔的舞台,全国各地受益于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等知识活水的浇灌,结出教育赋能发展的硕果。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
强化科技创新。创新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知识创新加速推进,给教育带来全新挑战和机遇。依靠青年科技人才,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在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也淬炼和催生了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嫦娥六号任务的主要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科技人才的含“青”量,体现的是未来实现更大发展的含金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越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越要牢牢抓住教育这个根本,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跑进“决赛圈”,跑上“领奖台”;从识字班,到集资办学,再到新时代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中国到处都呈现出一股生机与活力。
推进教育改革。促公平、提质量,改革创新为要。建成教育强国,关键要持续推动教育改革。客观而言,将一个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没有先例可循,唯有认清时与势、把握危与机,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要勇于创新突破,打破时空、跨越山海,要抢抓机遇,抢抓数字技术带来的创新成果,推动传统教育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持续深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大力开发新型数字教育资源,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扑面而来。一方面要坚持守正创新,注重培根铸魂,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源源不断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蒲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