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文旅发展动力强 锦绣蓉城挑大梁

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记者 白 骅

下单“云端外卖”服务,无人机稳稳配送咖啡;戴上VR眼镜,走进短剧《梦回丝路》,沉浸式感受丝路文化;跟随机器狗,享受智能导览、多语言交互服务……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一系列涉旅高科技项目集中亮相,吸引众多参会嘉宾争相体验。3月31日,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都江堰市召开,大会提出加快把成都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强市,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成都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如何,面临哪些机遇,下一步着力点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百业融合添动力

天府之国,锦绣蓉城。近年来,成都市大力实施“百业+旅游”“旅游+百业”工程,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农业、体育、音乐、演艺等产业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3月30日,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0余名选手齐聚都江堰市,参与2025成都世遗马拉松。连续数年参加这一赛事的成都市民熊敏说:“比赛中,我们途经青城山、都江堰、熊猫谷、灌县古城、南桥等景点,既健康又惬意。世遗马拉松已经成为成都体旅融合的金名片。”

不只是都江堰,成都市龙泉驿区、金牛区也在体旅融合方面持续发力。两区以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为载体,利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超联赛影响力,举办一系列高水平赛事,推进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让“跟着赛事游成都”日益火热。

2024年,成都市出台推动演艺市场发展16条措施,全年举办各类演出2.3万余场、同比增长67%。其中,仅音乐演出就多达5800余场,票房收入达16.93亿元,“跟着演出游成都”成为广受认同的新时尚。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博物馆是重要载体之一。去年以来,成都市加快推进“博物馆倍增计划”,全市博物馆数量突破200家,并实现了游客倍增,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七成。金沙遗址、杜甫草堂游客络绎不绝;武侯祠联动锦里创新文旅场景,连续两年春节假期游客接待量大增;成都市美术馆打造“双年展”品牌,跻身全国热门美术馆。

成都文旅集团打造的“夜游锦江”项目,将诗词、汉服、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船产品、美学市集、巡游表演,不仅成为成都夜间消费的热门选择,还入选了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成都市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乡村旅游4.0升级计划。按照计划,成都力争到2027年培育超百个特色乡村消费场景,打造十大乡村旅游标杆项目,通过“剧本杀+田园野趣”“民俗表演+非遗工坊”等跨界玩法,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流量变现”新路径。

业态创新增活力

2024年,成都市游客接待量达3.06亿人次,同比增长6.02%;旅游总收入3732.66亿元、同比增长7.9%。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创新是成都文旅经济强劲增长的重要支撑。

“实在是太震撼了!”这几日,在金堂县体验低空环飞之后,重庆游客赵毅发出如此感叹,发布在朋友圈的视频和照片也引来众多朋友点赞。

近年来,金堂县积极抢占低空文旅新赛道,引进固定翼飞行器、滑翔伞等特色低空项目,仅去年就接待低空体验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综合旅游收入6000余万元。

成都星蓝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裸眼3D全息显示设备研发与创意视觉设计,通过重现历史文物与文化场景,打造沉浸式数字文旅体验。公司总经理李加泉说:“我们正准备联合成都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等景区,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数字文旅地标。”

创新之举不仅体现在旅游产品上,更涉及旅游服务的方方面面。成都包李行公司依托自研智能行李管理系统,整合空铁物流资源,构建起覆盖40余城的高效网络,提供行李到家服务,业务覆盖机场、高铁站、景区、商圈,助力成都游客友好城市建设。

大会期间亮相的人体外骨骼产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产品通过精准的髋部助力与腰部支撑技术,可显著降低登山、长距离行走的体能消耗。这款搭载AI算法的轻量化外骨骼能让游客在攀登超长山路时更加轻松省力,即将在青城山景区投入运营。

创新之举还面向境外游客。成都市联合携程集团发放入境旅游消费补贴,向境外游客发放入境文旅消费券,吸引了大量境外游客。“仅去年暑期,成都相关旅游产品在海外平台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800万元。”携程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助力建设成都文旅海外宣传推广平台,提升成都文旅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奋楫扬帆再启程

2024年,成都市共引进高质量文旅项目49个,规上文旅企业新增52家,总数达1046家,3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2家企业入选中国旅游集团20强;“立园满园”行动的稳步推进,为全市文旅产业园区建设带来了全新契机;用好免签政策红利,出台推动入境旅游8条措施,“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支付便利化体系日益健全……一系列举措成为成都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底气。

当前,成都正面临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三中心一基地(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这为成都文旅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发展支持力。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新形势下,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为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明确了路线图、着力点。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曹立军表示,成都将着眼全域谋划,建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旅游核心区;突出特色引领,打造涵盖自然生态、古蜀探秘、休闲消费、数字文创等领域的特色文旅名片;夯实产业支撑,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为引领,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强化融合创新,打造更多新业态、新场景,让游客常来常新、常玩常新;扩大开放合作,提升入境游便利化水平,不断开拓全球化文旅市场;完善服务保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切实为文旅发展保驾护航。

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表示,希望成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旅融合的部署,在推动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作表率、当先锋,以文化旅游为桥梁纽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四川声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文旅发展动力强 锦绣蓉城挑大梁